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一、重做题轻读书。有不少教师和学生热衷于大搞题海战术,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对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失去鉴别力,于是统统采取拿来主义.殊不知,题目做多了,势必减少了读书的时间。这样囫囵吞枣、昏天黑地地做下去,对提高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大作用。真正有效地复习应该是精练,举一能反三,触类能旁通,宜少忌多,宜精忌滥,宜巧忌偏。只有精练,才能保证有时间读书。而只有广泛阅读,读字词、读课文、读作文、读课外书,才能增强自己的语感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同学们,花时间去读书吧,而不要整天拿题目来做啊做啊!

   二、重语基轻作文。有相当多的教师和学生认为,语文基础知识虽多虽难,但复习起来容易操作,复习起来心里踏实,复习效果快而明显;可是作文训练起来就往往不好把握,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即使多写几篇,也不一定能提高多少分。所以,有时间和精力总愿用在复习语基上,而不愿用在作文上。

   近几年中考作文所占的比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已占整个试卷的百分之四十,可见其在语文中的地位。作文复习确实难以把握,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先从《考试说明》的研究入手,明确作文的要求;再研究近几年中考作文,把握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向;有计划、有针对地从事作文训练,同样能够提高作文水平。

   三、重识记轻阅读。这也是初三语文复习阶段中常出现的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识记题有本可依,而阅读题则活得很,非一日之功,只好靠基础,靠天收,靠运气。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往往草草带过、匆匆收场,甚至把它当作难啃的石头而丢在一边根本不复习。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提高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中考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也一直十分重视,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再者,做阅读题也并非毫无规律。课本及报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我们也可自己探索一些方法。

   四、重理解轻表达。有相当多的学生以为,主观表达题费力大,收益小,见效慢,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于是,他们不学用词造句,让他们做仿例造句扩展语句的题目,他们的试卷上往往是空白;让他们做阅读题,他们也懒得自己去分析思路、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只等着对老师的答案加以接受或否定。而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自己直接报出答案。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说,多写。

   五、重资料轻教材。到了初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少不了。但不少教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中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教材晾在一边,一心只读复习资料。不错,当今中考题大部分来自于课外,结合教材的题目看起来很少,但不等于说教材就没有什么用了。认真分析一下中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初中教材的知识来解决。教材提供给我们词语解释和用法、文学和文化常识、写作格式、素材运用等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文言文,试卷上的每个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每种句式的特点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特别是近几年中考,有相当多课文中现成的句子直接搬上了试卷。试想,如不熟悉教材,这些题目又怎么能答好?

   六、重课内轻课外。学生一进入初三,便似乎成了大熊猫之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学生除了啃老师发来的一大堆资料,不得看电视,不得看报刊,不得走出校门。学生也由对中考的诚惶诚恐转而对老师的唯唯喏喏,恨不得一下子把老师的东西嚼烂了吞进肚子,换得高中的门票。其实,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复习阶段也是如此。看看近几年中考语文试题(尤其是作文),我们就不难发现,中考试题简直可以说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晴雨表;它要考查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更是对生活的评判能力。不用多说,知识面狭窄、能力匮乏、时代感不强,是根本做不好的。所以,我们应当倡导学生多读读课外的《语文报》《青年文摘》,多看看电视上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多写写观察日记,多议议社会热点。如此这般,一定能够拓展视野,启迪心智。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