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经验技巧 > 正文

  作为学生,总要面临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考试。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如复习质量、身体状况和临场发挥等等,而考前焦虑是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严格地说,应该是没有被足够重视和正确对待)但又十分重要的因素。有不少的学生之所以在考场上折戟沉沙、名落孙山,不是因为技不如人、学不及他,问题往往出在心理上。考前焦虑不仅影响着考前准备的质量,也从延续性和后效性上影响到了临场发挥。所以,把考前焦虑说成是考试大敌一点也不为过。

  孩子们在考试到来之前,往往会感受到来自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的压力。许多孩子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应对考试,甚至认为考试失败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随着这种情绪的加剧,承受考试压力的心理阈值降低,就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第一,情绪层面,包括紧张、不安、无助感加剧等主观的不适感觉;第二,生理层面,包括食欲减退、睡眠不良和过度疲劳、颤抖、心跳加速、冒汗、头晕、泌尿道或肠胃道不适等身体症状;认知层面,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

  面对考试,孩子们也许很难将自己的心态调适到完全平和的状态。其实,适当的焦虑可以产生激励孩子的动力,鼓舞斗志。但是,过分焦虑则会让孩子在未上考场前心理先乱了分寸,不战自溃。要想帮助孩子卸下这份沉重的负担,家长除了需要做好后勤工作外,更需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帮助孩子走出考前焦虑,用平和、自信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具体的做法家长可从下面四个方面去对照和入手。

  一、适当鼓励,帮孩子树立信心

  许多孩子在考试前担心自己对知识掌握得不牢,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或成绩出现滑坡,因此产生较大心理压力,对自己缺乏自信,下意识地想要逃避问题,于是在他身上常常出现一些怪现象,如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手里拿着书而眼睛却盯着窗外发呆;不停地上厕所,在里面一呆就是半个小时等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是孩子心理焦虑的外在表现,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的反常现象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帮助他消除焦虑、提高信心。

  1、列举以前的好成绩。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现在学习如何,都至少有过几次拿得出手的成绩,家长此时不妨旧事重提,告诉孩子:“你只要尽力,这一次也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如果家长够细心、记忆力够好,你还可以帮助孩子回忆一下当初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这一方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另外还可以借鉴以前的好经验。再结合明示和暗示,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能力,通过努力是能够取得理想成绩的。

  2、制定明确具体的目标。从主观意愿上讲,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考出好成绩。所以此时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类似要求:“你一定要好好考”、“你一定要争取前三名”、“你一定要考双百”等等,不仅没用,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面对心理已然紧张的孩子,家长明智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说说,他认为自己能考多少分,或者说,考多少分比较有把握,在班上达到什么位置是他能够做到的等等。只要孩子的设想和大人的愿望相差不大,就以孩子的自估为基准,把目标具体化,孩子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有效缓解那种焦虑、迷茫的心态,把的精力投入到为这个目标的奋斗之中。

  二、降低要求,让孩子放下包袱

  引起学生考前焦虑的另一个原因与孩子的思维定势有直接关系。有这样的一些孩子,在大人眼里他们是懂事听话的,他们能体会得到家长为自己付出的艰辛,能感受得到家长在自己身上寄托的殷殷期望,在主观上他们也认为应该在学习上为家长争口气。所以他们一直都是用功的好孩子,在低年级时成绩或许也一直不错,他们得到的多是表扬和肯定。而这些期望和肯定,也将他们牢牢地束缚起来,任何一点小的闪失都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害怕大人会因此失望;害怕老师会对自己不再重视;害怕自己的“正面形象”从此倒塌。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把“光荣,考砸可耻”的想法深深地烙在了脑子里。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强度和难度的增加,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获得成功,于是关于失败的种种阴影笼罩着他,于是出现了自卑、恐慌、焦虑等心理症状。各位“身经百考”的家长在当学生时想必都见过这样的例子:每逢重要的考试,总有个别平时学习不错的同学名落孙山。我们常常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临场发挥失常;事实上,如果追根溯源,其中又有几个不是因为考前焦虑的后遗症所造成的呀!

  所以,对于这样自身已经相当努力的孩子,家长在考前一旦发现孩子有了某些焦虑的征兆时,不但不能再给他添加任何的压力,相反,还应该在自己的内心里降低期望值,并向孩子表达出来。焦虑得以释放、身心得以放松的孩子,他的表现反倒常常出乎大人的意料。

  三、自我调节,与孩子一起放松

  临近重要的考试前,我们在不少家庭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孩子在里屋做功课,大人要么在外屋不敢大声说话,要么一趟一趟地给孩子送饮料、送水果;在平时,常常左叮咛右嘱咐,反复讲要吃好饭、睡好觉;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沾手。。。总之,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是重点保护对象,一切都变得跟以前迥然不同。

  大人们似乎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算在全力地帮助孩子。殊不知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往往会引发孩子的不适和紧张,甚至会遭致孩子的不满。或许家长会因此感到不解、难过和伤心。事实上,在不少的家庭里,遇到考试时,孩子原本是没有那么紧张的,倒是家长变得神经过敏;而家长的过分关注和关心反而使孩子害怕了起来,因为它暗藏着“威胁”,它在向孩子传达着这样的信息:我们大人已经尽力,考不好就是你的问题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由此可见,想要消除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对考试这件事过分关注和担心,也不要老在孩子面前心情沉重地提及考试的事。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会暗示孩子关注考试,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对这些事情越是关注,焦虑症状就越明显;另一方面,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在为自己的状态担心时,会变得更加焦虑,从而叠加在已有的焦虑之上,后果更加不堪设想。给这样家庭的家长提三条建议:

  1)端正认识,保持好心态。除了几次关乎升学等重要考试外,平时的考试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家长都应该将它视为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它的目的是通过这一环节来找到学习中的不足,进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而对于那几次“意义非凡”的考试,家长也要学会稳住情绪,把眼光放远:人的一生都要经历无数次的重大考验,而孩子面临的考试仅仅是其中的一次,它的成败不会也不应该决定孩子的一生,人生的轨迹始终是操控在自己手中的。关键的是,家长此时的紧张于孩子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如此,何必为之。如果家长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些,相信你就会释怀许多。最后,再把你的认识传达给孩子,把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2)临考前,家庭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和习惯,可以与往日稍有不同,但切不可过分,不留痕迹的变化才是家长应当追求的;同时,父母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以及考试,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副“镇静剂”。

  3)父母要调整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要给孩子留出供其独立成长的空间,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孩子心平气和的聊天,帮助他疏导焦虑情绪,让孩子感知自己无论出现什么情况,父母都会支持他、接纳他。

  四、张弛有度,助孩子劳逸结合

  不少的孩子考试未到,各种的症状就先来了,头疼、心烦、看不进去书、记不住东西。。。孩子的这些考前焦虑感有时也与用脑过度有关,此时适当的放松身心显得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参加体育活动。出现这些症状时,大人应当动员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哪怕是散散步、在小区健身器上活动几下都能达到不错的效果。

  2)轻微家务劳动。在复习阶段,有些孩子不愿参加体育活动,觉得那是浪费时间,家长就不要过分勉强,可以改为劝他放下手里的书本,干一些轻微的家务活,如拖拖地、洗洗碗、收拾一下自己的书桌或书柜等等,只要他愿意,干什么都行。

  3)娱乐一会儿。孩子学习累了,可以换换脑子。此时听听他喜欢音乐、看看电视或碟片等都是可取的,但要注意控制好时间。

  4)发泄一下。孩子在紧张学习一段时间或一段日子后,有时会由于复习不顺利(如做题、记忆和理解等)而感到烦躁,此时家长可通过与孩子聊天,引导他把自己的不快说出来,用宣泄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此外,家长还可教会孩子在心烦意乱时,通过做深呼吸来放松身心。

  5)休息一下。如果什么都不想干,而又觉得困得要命,不妨睡上一小觉,片刻的休息常常能换来百倍的精神。我们的很多家长存在一个误区:一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心里就觉得踏实;一看到孩子不在学习心里就发慌。事实上,当孩子的学习不出效果时,当孩子情绪烦躁或对学习感到厌烦时,最好还是让他先停止学习,换换脑子后接着再来,这样的效果往往要比让他枯坐在书桌前硬着头皮读书要好得多。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孩子处于焦虑和茫然之时,家长自己首先不要乱了方寸,更不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只有家长先稳住情绪,才能找出原因,才能思量对策,才能帮助孩子。此时你的恰当点拨和开导,对孩子就如同久旱甘雨,生机顿生;你付出的一点努力和心血,没准就能让孩子摆脱心里阴霾,迎来一片阳光。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