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模拟试题 > 中考化学 > 正文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来源:考试吧 2019-5-2 8:55:3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题: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更多2019中考资讯、2019中考复习指导、2019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故选:A.

  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 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

  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 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有些物质和氧气反应却没发光放热,如铁生锈等;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C、氧气可以促进燃烧;

  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解答: 解: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不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故C正确;

  D、物质着火点一般情况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适合学生巩固训练.

  5.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 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 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 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 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添加可燃物,添加可燃物能够帮助燃烧,不是隔绝空气,解释不合理.

  B、风助火威的化学意思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流动的空气能够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解释合理.

  C、釜底抽薪的化学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也说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解释合理.

  D、钻木取火的化学意思是摩擦可以生热,当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解释合理.

  故选:A.

  点评: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中,只要使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6.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以判断灭火的方法.

  解答: 解:A、“火上浇油”的化学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合理.

  B、氧气的密度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是与“火上浇油”的说法相反.不合理.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不合理.

  故选:A.

  点评: “火上浇油”的含义很丰富,本题要求用化学知识解释,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解释了.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

  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C.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

  D. 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答;

  B、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解答;

  C、据核能又称原子能,是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解答;

  D、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但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解答.

  解答: 解:A、通常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能发生,故A正确;

  B、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有水、气体、沉淀三个条件至少满足一个.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故B正确;

  C.绝大部分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有些原子没有中子,如

  故C错

  D、不同的物质构成它的基本微粒可能不同,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1所示.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各个实验条件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

  解答: 解:要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必须保证其他变量相同,如可燃物相同,都与氧气接触.

  A、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A正确;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B错误;

  C、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C错误;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化学的学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总结归纳可燃性的一些物质,以便保存,使用和运输等.

  9.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根据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C、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D、根据泡沫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判断.

  解答: 解: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正确;

  B、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正确;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正确;

  D、图书馆内的图书着火,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会对图书造成污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B. 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

  D. 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解答;

  B、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据此分析防锈的方法.

  D、根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下层蜡烛先被熄灭,上层后被熄灭.

  解答: 解:

  A、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对;

  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因此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对;

  C、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只能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不能证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错;

  D、二氧化碳使阶梯蜡烛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对.

  答案: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 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D.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两种情况:一是剧烈的反应﹣﹣燃烧;一是缓慢氧化;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可能会引起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解答: 解:A、木炭燃烧现象中没有火焰产生,A正确;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可能属于缓慢氧化,B不正确;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会造成气体的急剧膨胀,有可能会引起爆炸,C正确;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重点考查了燃烧现象、燃烧与爆炸、氧化反应等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1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后与氧气隔绝,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正确;

  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故错误;

  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错误.

  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故选:A.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3.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专题: 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

  B、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

  C、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D、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 解:A、用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该A不正确;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不能燃烧,因为冷水不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该B不正确;

  C、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再燃烧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该C正确;

  D、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该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破坏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以实现灭火.

  14.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
获取2019中考报名时间
获取2019中考模拟试题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考试吧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中考心理调节黄金方法

  2019年中考数学必考公式汇总

  2019中考历史答题技巧问答题注意事项

历年真题及答案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wang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