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模拟试题 > 中考历史 > 正文

2017年中考历史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1)

来源:考试吧 2016-8-22 10:55:0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7年中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更多2017中考报名时间、2017中考时间安排、2017中考模拟试题、2017中考辅导资料、2017中考经验技巧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或微信搜索公众号“zhongkao566”获取!
第 1 页:试题部分
第 5 页:参考答案

  31.李宗仁;(1分)彭德怀。(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指挥官。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考点: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32.(1)鸦片(2分)

  (2)五四(2分)

  (3)西安事变(2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新中国)(2分)

  (5)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形式上仍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实际上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等。

  (2)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的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两党关系逐渐朝着合作抗日的方向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5)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这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3.(1)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3)扫荡、百团大战

  (4)商务印书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事变”。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第(4)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文化事业,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34.(1)决定权。(1分)

  ①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维护民族尊严。(2分)(其他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凡谜底与解释理由相对应,表述合理均可得分,理由每条1分,人物每个0.5分。(3分)

  毛遂——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共工——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甲午战争。(1分)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全国人大常务会的职权。考察的是学生对全国人大职权的识记能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决定”说明全国人大行使的决定权。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我国设立纪念日的目的。根据两个事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忌日”,国家是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民族尊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材料和所给的事例可以分析出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所以学生不管选择那个人物,只要答出跟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原因即可,要自圆其说。凡谜底与解释理由相对应,表述合理均可得分。还可以选择“屈原”,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加快了日本的投降。

  (3)此题是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周年的计算能力。这是2014年中考题,题干“距今120年前”,就是2014—120=1894,也就是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结合课本学生确定答案是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问解决了,第二小问就没问题了,就是问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记忆答出。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35.(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2)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3分)

  (3)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来华;日本留学僧和留学生来华等(一例即可)。(1分)

  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只要符合史实即可)(1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5)正视历史,珍爱和平;提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反对军事结盟,遵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合作道路。(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当前大陆对台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和邓世昌。洋务运动时,19世纪70中期——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120年前的甲午年即1894年,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沉重打击;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无所畏惧,英勇牺牲。

  (3)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史上中日的友好交往和日本近代惨绝人寰的屠杀。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教等等;近代以来,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占领大连旅顺后进行了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后,对东三省实行殖民统治,还进行人体活体实验;七七事变后,在南京进行大屠杀,30多万中国同胞被杀。

  (4)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提出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本题考查的是如何正确对待中日关系。正视历史,珍爱和平;提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反对军事结盟,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合作道路。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提出抗议。加强中日两国青少年的友好交流等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交往;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相关推荐:

  各省市2017年中考时间及体育中考时间汇总 | 关注微信获取考试时间

  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美文阅读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2017年中考英语备考练习题及答案汇总

  考试吧:各地2016年中考满分作文汇总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songxiao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