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天津中考物理科学方法解题详细解析
四、猜想法:猜想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做出科学预测。
例3.(2004年河北省课改区):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象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作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美丽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⑴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⑵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答案:⑴依据是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⑵想象在常温下制成超导体。依据是超导材料与温度有关;想象人类固定在空中不用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就可以周游世界。依据是地球在自转,运动是相对的;让水在常温下沸腾,产生大量气泡,不用洗衣粉就能洗衣服。依据是沸点与气压有关,只要设法降低水面上方的气压,就可使水在常温下沸腾。
五、理想化模型法:
特征:在用物理规律对实际事物进行研究时,常需要进行必要的简化,忽略次要因素,以突出主要矛盾,可得到一系列的物理模型。
例4.(2004年安徽芜湖课改区中考题)我们的家乡──芜湖,一直以来就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芜湖长江大桥,这座目前我国科技含量最高的特大型公、铁两用斜拉索桥梁的建成,使得芜湖这座古老的城市又焕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大桥的建设,用到了很多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1)在铁路桥引桥靠近居民住宅区一侧,建有高3米左右的板墙(如右图所示),其作用是________。
(2)汽车过桥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明显颠簸,这是大桥桥面上的缝隙所致。这些缝隙是( )
A.一种交通标志,用于确认距离,避免发生追尾事故 B.来往车辆过多,造成路面损毁
C.避免司机开车由于过分平稳而瞌睡 D.伸缩缝,用于允许路面的膨胀和收缩
(3)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取其部分可抽象成如图丁所示的模型。
①可以看出它用到了的相关知识。其中O是______,代表桥重和过往车辆等产生的对桥的作用力。
②为了减小钢索承受的拉力,在需要与可能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请分析原因。
③假如让你来设计新的斜拉索式大桥,你还能提出什么方法可以减轻钢索承受拉力?(说出一种方法即可)
解析:本题以芜湖长江大桥为载体,将声、热、杠杆等知识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注重了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答案:(1)用以隔音,减少火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污染。(2)(D)。(3)①杠杆支点、F1;②增加桥塔的高度,可以增大拉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钢索所承受的拉力也随之减小;③使用新型轻质材料减小桥梁自重等。
实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柴油机、汽油机模型等)。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六、类比法:
特征: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例5.(2004年南昌)19世纪末,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将人们的视线引入到了原子的内部,由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通过学习,你认为原子结构与下列事物结构最接近的是_____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解析:这里原子核类比于太阳,核外电子类比于行星,它们在空间结构和运动方式上都是相似的。
答案:D
七、比较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例6.(2004年四川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区别很多,比如它们的原理不同,请你再举出一条,填入后面的空格内。______
解析:比较会得到它们的结构不同;用途不同;能量转换不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研究方法题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