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理解的语言材料有别于阅读材料,难度和生词都低于阅读材料。一般题目中所涉及的词汇除人名、地名外基本上都是《考试说明》中的1、2 级词汇。
听力选材都是大纲中规定的交际用语项目。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熟悉的情景。常涉及的内容有;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常见话题有;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邀请、约会、助人为乐、谈论天气、询问时间等内容。
B 如何准备听力考试
不少同学十分恐惧英语中考的听力部分。其实听力与中考中的其它题型相比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因为,它比完形、阅读等题型所涉及的词汇要少得多。在05、06两年的中考听力中,只有少数词属于3级或词汇表(二)。
由此可见,听力要比别的技能容易见效。但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提高听力的应试能力,就要有一定的应考策略。
一、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可行性计划。
中后期的复习计划的特点就是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听力也不例外。目前,要从考试的实际出发,对复习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做出严格的规定。复习内容最好选用每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听力材料,至少要练习20套。另外,必须每天至少练20分钟,每周不少于5天。
要合理利用《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听力就是再难,所涉及的词汇也不可能超出《说明》中的词汇表。如有条件要把《说明》中的词汇录下来,反复听。听力材料中的大部分词汇为表中的1,2级词,应该相对比较容易记忆。以05年的北京试题的短文(10)为例;
Good evening, everyone, and welcome to Just and Point. My name is Jeffrey Brockman. Just and Point is a programm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on all subjects for all people…这段文字中只有programme, subject为3级词,information属词汇表(二),其它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1,2级词。
因此,有意识的看看或听听词汇表也是提高听力必不可少的一步。
二、为自己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营造一个“练耳朵”的语言环境的手段很多,但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恐怕还得数我们所学过的课本录音带了。具体作法是: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把录音机打开,边刷牙、洗脸、吃早饭,边听录音直到离家上学。下午一进家门也打开录音机。吃晚饭时也可以边听边吃,就这样,不断地刺激你的耳朵,一直坚持到中考。中国有句老话,“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中考前对听力“恶补”一下,对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精听:“精”指的是质,“泛”指的是量,有量才能有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学习的质量。“精听”指的是对录音材料要逐字、逐句、逐段的尽量听清楚。遇到听不懂或听不清之处先不要翻材料看,要反复听几遍,实在听不懂时再翻看录音材料。看看哪些词,哪些句子是同耳朵不敏感的部分。找出问题所在,多听几遍,直至完全搞懂。除了多听之外,还要多读;即朗读听力材料。而且要大声朗读,并尽量模仿原声带中的语音、语调、连读等技能。请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会说,才能更听得懂。”除此以外,通过自己的“读”,还可把自己的读音和标准的读音相对照,会发现自己读音的不足之处,看看问题是元音、辅音还是连读、失去爆破等。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加以改正,以避免今后由于自己的读音问题而影响中考听力的成绩。朗读完毕之后,再把听力材料从头至尾听一遍,这时,同学们就会发现听力材料的每一个字都“跳”入了你的耳朵。
泛听:“泛听”训练方法和要求与“精听”不同。“泛听”讲究的是听的速度、数量以及听录音材料的内容和主旨大意,而不是纠缠某一词、某一句的含义。每次做“泛听”时,以听为主,“泛听”的选材可以简单一些,未必一定是中考题,可以是小故事,或其它的材料等。每篇的长度约为150—200词,听两到三篇为宜。 “精”和“泛”的比例可为4∶1或5∶1。这要看自己的情况而定。
C 听力考试答题策略——一猜二记三放
听力的第一题一般为听对话选图。拿题后,要迅速浏览所给的这几幅图,这道题的语言材料一般只读一遍,因此,做题前,必须先把这几幅图的顺序和内容搞清楚。听时,没有时间想,一次就选定,只要认真听了,就不要犹豫。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这道题一般5—6分,录音材料不难,是听力试题中最容易的一道题,只要按看图—听材料—选图这个顺序答题,一般都是可以得满分的。
接下来,就是要抓紧时间把听力的其他题目认认真真地看一遍,这一点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你已经知道了听力的部分内容。听广播的时候,才可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大大提高了听力的效果。
猜要根据常识猜
看06年的北京题听力(3),
11. Where did the dog stay one day?
A. At the gate
B. On the grass
C. In the school
12. What happened to the children?
A. They are ill.
B. Their house was on fire.
C. Their dog ran away
13. Why was the dog worried?
A. He coul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