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条龙,那么,题目就是这条龙的眼睛。眼睛有神龙能飞,题目有神文增辉。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好,能获得好评,获得高分。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因而拟好作文题很重要。好的作文题,应是:新颖,能引人读文。

  那么,怎样拟好这样的作文题呢?

  一、反常法。

  如《蓝树叶》这个题目,既新颖又能吸引读者往下读。树叶一般都是绿色的,怎么会是蓝色的呢?读完文章后才知道,“我”画树叶时因没有绿色蜡笔而向同桌借,但同桌不给,“我”只好把树叶涂成了蓝色。安题目时有意用了反常手法。其他的如《欲速可达》、《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等都有这个效果。

  二、公式法。

  如《8-1>8》这个题目也很别致引人:八减去一怎么会大于八呢?读者看完全文后才知道,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七个小时的工作,一个小时的休息或锻炼,效果大于八个小时,所以要劳逸结合。其他的如《现代人=长×宽×高》、《置疑公式:才能+机遇=成功》等都有引人效果。

  三、谐音法。

  针对一篇歹徒抢劫银行,一位青年上前与之搏斗,而有一些人却围观不助的新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时,拟题为《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用了谐音法,把两种不同的态度并列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拟成《〈街头一幕〉读后感》、《赞见义勇为精神》、《谈世界观》等,就显得一般,读者看到题目后就不想看正文了。再如,针对当前中学生重文轻理的现象,有个同学写评论文,拟题为《要重理“亲”文》。这题目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而如果拟成《要文理并重》、《不能忽视文科》等标题,就一般化了。

  四、借用法。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借用或改造,使之成为文章的题目,这就是借用。这样的题目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引人喜爱。如《不能忘却的记忆》改造名片而成,《爱拼才会赢》借用歌名,《敢问千年谁最酷》改造影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借用成语俗语。借用名篇效应作题也是使题目推陈出新,吸引读者的好方法。

  五、比拟法。

  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也能使人耳目一新,惹人喜爱。例如《我与自信签约》这个题目,人看了禁不住要问:“我”怎么与“自信”签约呢?于是有往下读的欲望。其他的如《干粮和猎枪》、《忠诚:沟通友谊的桥梁》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悬念法。

  这就是故意用违背常理逻辑的语句作题目的方法。这种题目能激起读者的兴趣,有想一口气把全文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效果。如《感谢车祸》,“车祸”为什么还要感谢呢?读者急于想从文中看个究竟。其他的如《美丽的谎言》、《拍卖诚信》和《耳朵“挑食”》等,无不使读者心情荡漾。

  七、时尚法。

  拟用当前流行的词语作题,能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近感而产生阅读欲。例如《李白上网》,这不禁使人要问,李白怎么会上网,上什么网等,从而想看个结果。其他的如《QQ城风波》、《给韩寒让出一条道》等,无不撩起读者阅读的心绪。

  新鲜而引人的拟题方法不止以上这些,还需师生们加以探索。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