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现代文答题指导三:准确、全面、简洁地表达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7-9-19 18:01:2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得分要诀】

  答题语言做到准确、全面、简洁是得分的关键。

【常见失误】

   1.表达不准确。有的同学心里很清楚问题的重点是什么,回答时该如何紧扣问题,但是在表达时却出现了含混的表述,造成了丢分的情况。如2006年太原市中考题说明文阅读的16题“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不少学生用“论证了……”“证明……”“描写……”等表述,没有按照规范的说明文答题语言来表达,结果影响了分值。

   2.表述不全面。如【考题回放】第1题“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只回答了北方建筑色彩的特点,忽略了南方建筑色彩的特点。再以【考题回放】第2题为例,如果仅仅答出“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是不给分的,因为没有答出具体的作用,只是笼统地进行回答,不够全面。

  3.语言不简洁。本来是几个词语或短语就可以表述得很清楚了,可是有的同学却洋洋洒洒写了一段话,要么语言重复,要么不着边际,让阅卷老师看得头疼还得不上分。

【得分策略】

  那么,如何做到准确、全面、简洁地表达?心中有文本,下笔扣文体。

  (1)要有文体意识。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相应的文体知识,了解、明白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如记叙文与议论文、说明文的特点与区别,但掌握文体知识是为了用文体更准确地表达,而不是为了狭隘的记一些名词术语。比如: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机械地记住什么是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而是要明白举例子的作用是为了更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等等。同学们要学会用文体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文体知识做基础,就会出现表达不清,表意不明的毛病,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

  (2)要有文本意识。所说的文本就是我们所阅读的文章本身。要想答好阅读题,首先得把文本真正读懂,因为这是准确、全面、简洁回答问题的必要前提。只有心中有了文本,与文本有了亲密的接触,下笔时才能针对问题考虑周密、全面,如果对文本不熟悉的话,心中没有文章,在解答时就会出现片面、考虑不周全的毛病,比如说,一道题的答案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果对文章不熟悉,或者没有对全文进行高屋建瓴的审视的话,在答题时只回答了一个方面,这就会影响得分的。所以要针对题干中问什么或者要求什么,有重点地阅读文本以及相关的语段,瞻前顾后,上下相连,在语言上斟酌,删去多余的话,用人们易于理解的短句子表述出来,这样就容易抓住采分点,提高得分率。

【考题回放】

  阅读说明文《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完成15~18题(14分)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5.阅读,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2分)

  16.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17.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①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②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8.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5分)

(2006年太原市中考题中说明文语段为例来进行分析 )

【答题指导】

  15题:先通观全文整体感知后就明白,文章主要介绍了南北方建筑色彩的不同,然后从语段中筛选提炼问题的答案。〖答案〗北方的建筑色彩鲜明活泼,南方秀丽淡雅。

  16题:在大的题干中“阅读说明文《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已经清楚表明这是个说明文阅读,你马上明白这是考查你说明文阅读能力的,心中有了文体,就要回想有关说明文的知识。读了16题的题干后明白这个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所学文体知识进入文本,找出文章出现故宫和天坛的地方,仔细阅读,发现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 泼的特点。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把语言整理整理,两句并为一个句子,同时结合问题用“以……为例子,具体说明了……”句式就能够回答了。〖答案〗以故宫和天坛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北方建筑色彩善于运用对比和调和(或鲜明活泼)的特点,以及色彩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7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题。答这种语言类的题时,我们有一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就是说答这种题时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或语段,否则就会太笼统了,如①题,我国建筑的特点会有很多,门柱,回廊,飞檐,雕梁等等,而色彩的独到运用只是其中的一个特点,明白了这一点回答时就能答出来了。再如②“悦目”一般情况下是“好看”的意思,联系上下句和词语所在的位置“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的对比让人的眼睛觉得很舒服。“明显”是“让人容易看出来”,结合上下文“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主要表明这种对比可以带给人美感。

  〖答案〗①“之一”不能删掉。“之一”说明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诸多特点中的一个,并非唯一。这样表达使语言更准确。如果仅仅答成“用这个词语更有说服力”则不得分。 ②“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18题:考查学生综合了解说明文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抓住一种民俗文化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或打比方,或举例子,或列数字等,同时在语言上要做到准确、全面、简洁的表达,才能得更好的分数。示例(一):秧歌是我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在色彩的运用上,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扭秧歌时人们所穿的服装色彩对比强烈,红蓝黄绿,五彩缤纷。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飘舞的红绸映着灿烂的笑脸,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示例(二)那一张张剪纸,传承了中华千年的文化,寄存了华夏历载的风采。喜庆的红色伴着那栩栩如生的剪纸竟跃动出不同色彩的音符。同样是红,翻飞的蝴蝶是生命不息激情浇灌出的鲜红;奔驰的骏马是自由的无限原野孕育出的枣红;欢鸣的鸳鸯是因爱的柔情蜜意抚慰出的桃红……红非红,那一张张不同的剪纸上彰显的是中国的火红!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