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8-7-19 21:40:2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研讨与备考指要

  一、命题依据

  江西省近几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上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落实了“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这一要求,重点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所以说,中考现代文阅读设置的考点,正是对这些要求的具体细化和体现。

  二、命题分析

  下面让我们以近三年来的江西省语文中考试卷为材料,具体分析我省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规律,借此把握08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

  1、关注阅读材料。江西省的现代文阅读材料近年来一律选用课外材料,在三种文体的选择上,以记叙文、说明文为多,议论文次之。其中既有时文,也不乏经典作品,取材范围广泛。经过对几年来中考试卷的仔细分析以及现场命题体验,选择阅读语段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现实性。所选文章密切联系社会现实背景,聚焦现实生活。例如2006年江西卷中就选择了季羡林先生的《听雨》,表达了老人家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体现的是民本思想,表达了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高贵品质。2005年的江西卷则选用了一篇散文《春天的第一朵鲜花》,借对鲜花的描述蕴含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时会引发我们思考如何度过有价值的人生。(2)积极性。选文注重体现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主题。例如2007年江西卷中就选录了高深的《看山老爹》,通过看山老爹对山林的细心呵护,一辈子扎根山林来呼吁人们提高环保意识,关注地球的生态现状。2006年江西卷中还选录了原野的《谦卑的人有福》,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提倡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学会谦卑,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共存,社会才能良性发展。(3)前沿性。这部分文章主要针对于说明文来说的。一般比较注重选取那些介绍前沿科技知识的文章。例如2006年江西卷中就用了一篇《城市给了我们什么》,文章用了翔实的数据,从多个方面谈到了城市化的利弊,促使我们关注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具有较新的时代性和前沿性。(4)应试性,所选文章都力求适应初中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能力及考试时长的需要,不会选择长篇幅或过于晦涩的文章。

  2、题量。

  近两年中考试卷都选择了两篇现代文。平均每篇选文6题左右。

  3、分值。

  现代文阅读共30分,在全卷中的分值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值为25%,每小题分值在2—4分之间。其中4分题多为一大题中含两小题。

  4、题型。

  通过比较近3年的中考语文试卷,认为阅读题题型严格遵循了新课程的评价标准,分为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两大类。宏观设计的题目,一般是就文章的中心内容、线索思路、结构、观点、情感态度、文章特色等角度制题的;微观设计的题目,则侧重于重点词语,关键性句子、重要语段的考查。具体出现的考点,有以下几处:

  (1)考察考生结合具体语境推敲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所考察的词语包括与文章中心思想有关的词语;表达文章观点的词语;包含深层意义的词语;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体现语言准确性、生动性、严密性的词语等。

  (2)考察考生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及作用。

  容易被考到的句子,要么关乎文章结构,或是领起句,或是总结句,或是过渡句;要么关乎文章思想内容,或是中心句,或是抒情句,或是议论句,或是写景句。

  (3)考察考生对文章思路、脉络、层次的分析。

  记叙文线索、说明文顺序,议论文论证过程都在此考点之内;要搞明白文章整体结构,还要知晓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考察考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所谓把握内容,就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把握文章总的意思,进而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要点。

  (5)考察学生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的能力。

  常常考到的信息包括:写作的基本概念;对特定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写作目的及文章主旨的句子等。

  (6)考查考生概括文章观点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一定的的鉴赏的能力。

  一篇文章中的主张总会或隐或现的表现出来。考生要能分析概括流露在文章中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

  (7)考查考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这里的“联想”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借此加深对文章意义的理解;“想象”是指以文章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评价等。

  (8)考察考生对文章写法和语言特色的概述能力。

  要求考生通过对文章中重要的信息的理解,将文章的特色归纳出来,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

  (9)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

  包括注音、解释、书写汉字等。

  三、备考方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2008年江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将继续贯彻“题型稳中出新、取材于课本之外、富有时代特色”的趋势。“题型稳中出新”是指考点、题量和分值将持稳定状态,与前几年基本一致,题型将有所创新,将会更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过程和方法。“取材于课本外”是指命题将全部在课外选文,体现“得法于内,运用于外”的语文学习原则。“富有时代特色”是指选文所选内容要能切合时代主旋律,要思想健康,主题向上。

  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时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1、教师在第一轮复习时要让学生牢记语文基础知识。例如: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等等。学生只有把这些知识熟记于心,然后才能活学活用,进而用来知道自己的阅读。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在复习中脱离题海战术,重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要坚持阅读课教学“学法即教法”的原则。其次要遵循整体感知到条分缕析的规律。

  3、要根据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特点,重点训练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4、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建议在复习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力求答题语言富有文采、条理清晰。

  5、要进行阅读技巧训练。读记叙文能短时间找出六要素;读说明文能短时间归纳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典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读议论文能短时间找出论点、论据,指出论证方法。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带着题眼进入文章找寻答案。题目涉及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果涉及全篇,则要通读全文,瞻前顾后,形成最终答案。

  以上都是我对于中考的一点的肤浅的分析和认识。还希望各位领导及同仁多指导、多斧正。谢谢大家。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