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①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通过电视直播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这一支具有鲜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火炬一下子抓住了亿万观众的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着一颗有力的心脏。

  ② ,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祥云”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燃烧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以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暴雨的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③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节选自2007年4月27日,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心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2.对文中横线上空缺的句子,有下面两种不同的说法。试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为什么?

  ①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②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3.北京奥运会火炬选用丙烷作燃料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4.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2007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解题策略:

  这是一篇散发着浓郁时代气息的科普美文,从一个特有的侧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最新成果,洋溢着现代“科技之光”和昂扬向上的民族风采。四道题目紧贴社会热点和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考查其阅读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考点设置分布合理,对平时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第1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须在理解“心脏”本义及其在生命体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读懂原文并理解奥运火炬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从而发现其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即“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

  第2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表达能力。首先要能够根据原文具体语境和生活积累,准确地发现并判断①②两句在选用词语方面的不同与优劣,在此基础上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把自己的理由表达出来,使人信服。

  第3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准确地获取并筛选出主要信息的能力,认真仔细地阅读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适当概括和表述即可。

  第4题力求打通考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与迁移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热爱家乡的热情。答题得分的关键在于准确地领会奥运火炬的主要特征,对南通(家乡)的区域特色有所了解,想象自己置身于奥运火炬传递的现场情境,解说词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

错答探因:

  第1题有不少考生答成了“燃烧器”或“预燃室与主燃室”等。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奥运火炬的结构及其燃烧系统在整个火炬传递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阅读原文走马观花不仔细,主要信息点采集不准确。

  第3题答题的要点不全,根据原文内容提取信息不准确。有的回答了三点,有的仅写了两点,还有的考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大段地照抄原文。平时加强朗读思维训练,培养自己根据文章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概述的能力,是确保今后准确回答此类题目的主要途径。

  第4题主要失误在于忽略了题目的有关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有的考生对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把握不准,答案中无从体现;有的考生对火炬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缺乏渲染,感染力不够;还有少数考生的答案无视题目中的字数要求,不仅字数不足,同时也影响了表达效果,失分自然在所难免。

参考答案:

  1.火炬的燃烧系统(答“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也对) 2.第②种说法更合理。“有可能”表示推测,有“也许”“或许”的意思,这更符合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将”有“将要”的意思,有肯定意味,即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这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意思对即可) 3.①价格低廉;②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③适合比较宽的温度范围;④燃烧的火焰明亮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内容体现南通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示例: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新题演练

  这篇选文还可以这样来命题:

  1.内容探究。北京奥运火炬的“心脏”包括 、和 ,与以往的奥运会火炬相比,“祥云”的“心脏”在设计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2.写法理解。最后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什么?突出了“祥云”的哪些特点?

  3.文意解读。文章说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如此自信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

  北京奥运会诸多新建和更新场馆中,水立方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一是她的惊艳之美在体育场馆中艳压群芳,夜幕下美轮美奂的身影简直令人痴醉;二来,她是唯一使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游子捐款建造的奥运场馆,其所承受之爱也无出其右者。

  白天站在东广场中央看水立方,她更像是一位婀娜的少女,因为在她的东面,钢结构的鸟巢显得雄武有力而又深沉。

  采用ETFE膜结构的水立方,是目前国际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2008年1月21日晚,水立方第一次大范围试灯水立方开建以来首次连续点亮自己的八种色彩。先是淡淡的蓝,这让水立方突然晶莹起来,让人宛如看见了海底世界。灯光不停变换着,深蓝渐渐弥漫着水立方周身,橘黄色也突然在另外一个区域亮了起来,随后颜色又浅了下来,让人想起初秋。淡紫和深紫也都先后闪亮登场,这让水立方周围突然梦幻起来,红色和绿色也在部分区域亮了起来,周围的建筑也跟着变了颜色,变幻多彩,美不胜收。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