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文言复习资料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8-8-17 16:28:14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文言复习资料

一、知道掌握古代的名作家作品,让学生按照作品、、的朝代、对作家的评价、作品的出处、名言名句等罗列表格。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一词多义 

  1、 孰:吾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2、胡:以备胡 胡不已乎 

  3、朝:皆朝于齐 朝服衣冠 

  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 谤讥于市朝 

  4、命:夫子何命焉为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5、见:胡不见我于王 于是见公输盘 见公输盘 子墨子见王

  6、将: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以攻宋 

  7、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 

  天子为动 此为何若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8、以:将以攻宋 睿以为军咨祭酒 

  9、固:其将固可袭而虏 吾义固不杀人 

  10、于:起于齐 今有人于此 

  11、之:已而之细柳军 称善者久之 介胄之士不 

  12、军:军霸上 上自劳军 军中不得驱驰 

  13、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4、美: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 

  15、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悦 

  16、方:今齐地方千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17、期:期年 期日中 

  18、上: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19、善:王曰:“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20、入:匈奴大入边 直驰入 

  21、说:请说之 公输盘不说 及郡下,说如此 《爱莲说》 

  22、已:胡不已乎 吾既已言之王矣 

  参考答案1、谁、仔细2、匈奴、为什么3、朝见、早晨、朝廷、公共场所4、指教、命令5、引见、召见、会见、拜见6、大将、统领或率领、将要7、替、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被、是、替、制造8、用、派9、本来10、从、在11、到、往,协调音节,的12、驻守、军队、军营13、派遣使臣14、漂亮、认为……美丽15、解释、高兴16、方圆、地方(方位,方向)17、数词,满一周;约定18、上等,最好的;写。19、表示同意的词,好;擅长20、侵犯、进入21、解释、说明,通悦、高兴,陈述,一种说明文体22、停止,已经

  (二)、古今义

  1、地方 古: 今: 虽然 古: 今: 

  2、形貌 古: 今: 

  3、左右 古: 今: 

  4、讽 古: 今: 

  5、窥 古: 今: 

  6、谤讥 古: 今: 

  7、先驱 古: 今: 

  8、传言 古: 今: 

  9、无何 古: 今: 

  10、博士 古: 今: 

  参考答案:1、古:土地方圆,今:某一区域或空间的某一部分2、古今3、古:侍从,今:左右两个方面,支配操纵等4、古:委婉劝说,今:讽刺5、古:照,今:从小空或缝隙中偷看6古:公开指出,今:诽谤7、古:先行的卫队,今:先驱者8、古:传达命令,今:辗转流传的话,9、古:不久,今:没有什么10、古: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的名称,今:最高学位的名称11、古:今:

  (三)词类活用

  美 形容词意动用法,意义是“认为……美丽”;如:吾妻之美我者

  闻 动词使动用法,意义是“使……听到”;如:闻寡人之耳者

  服 名词用作动词,意义是“穿戴”;如:朝服衣冠

  锐 形容词使动用法,意义是“使……锋利”;如:锐兵刃

  少、众 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义是“少数人”“多数人”

  (四)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 通 ,意思是 。

  2)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通 ,意思是 。

  3)可得而犯邪 通 ,意思是 。

  4)公输盘不说 通 ,意思是 。

  5)子墨子九距之 通 ,意思是 。

  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 ,意思是 。

  7)公输盘诎 通 ,意思是 。

  参考答案1、被通披,穿2、式通轼,车前的横木3、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啊”4、说通悦,高兴5、距通拒,抗拒6、圉通御,抵挡7、诎通屈,折服8、

  (五)翻译下列句式

  吾与徐公孰美宋? 

  何罪之有?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可得而犯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非复吴下阿蒙! 

  天子为动 

  (六)、典故或现在还在用的词语

  门庭若市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闻鸡起舞 

  涉猎 

  自相鱼肉 

  望风响应 

  二、名句填空

  1、《采薇》一诗中直抒胸臆,表现守卫士兵痛定思痛时无限悲伤的句子是 

  2、《十五从军征》中写出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时家乡凄凉破败景象的句子是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是 

  3、《送别》一诗中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的诗句是 

  

  4、《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表现无限童趣的句子的是 

  描绘出江南的田园风光的是 

  5、《朝天子 咏喇叭》一曲中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的句子是

  

  三、阅读语段

  (一)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1)锐兵刃(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3)天子为动( )(4)改容式车( )

  (5)已而之细柳军 (6)不闻闻天子之诏 (7)介胄之士不 

  (8)称善者久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3、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①军士吏被甲(  )  ②彀弓弩(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六题任选四题;4分)

  ①已而之细柳军  之:     

  ②天子且至  且:    

  ③军中闻将军令 闻:      

  ④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      

  ⑤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居无何:        

  ⑥使人称谢。谢: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每题2分,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4.文中划线句子写霸上及棘门军有什么作用?(2分)

  答:                          

              。

  5.本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                           

               。

  6.从描写角度看,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  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3分)

  答:              

               。

  7.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1.pī gòu 

  2.①到 ②将 ③听从 ④派 ⑤不久、过一会儿

  ⑥告知

  3.略

  4.对比,突出周亚夫治军严谨有方:

  5.严谨、恪守职责、刚正不阿等

  6.侧面  正面描写: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7.不矛盾,张扬个性指的是个体,培养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周亚夫的部队是一个集体,集体就需要有纪律来约束,否则将一事无成,此处再张扬个性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所以个性指个体,共性指集体,二者角度不一样,不存在矛盾。

  公 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 ) ②不可谓仁( )

  ③不可谓智 ( ) ④知而不争( )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参考答案1.A 2.B 3.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对人亲善、友爱 ③称为 ④劝阻、劝谏 4.①宋国有什么罪 ②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去杀害众多的人,不能称为明白事理 5.对话描写 6.墨子巧言说服公输盘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释义。

  ①公输盘不说。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②子墨子九距之。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③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④公输盘诎,而曰:……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吾义固不杀人。( )

  ②然,胡不已乎?( )

  ③胡不见我于王?( )

  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

  ⑤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

  ⑥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杀臣,不能绝也。

  ②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③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参考答案1、①说 悦 高兴 ②距 拒 抗拒 ③圉 御 防御 ④诎 屈 折服

  2、①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②为什么 停止 ③引见 ④粗布衣服 ⑤破 车 ⑥木片

  3、①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

  ②楚国土地有余而人民不足。(发动战争)杀死不足的人民而争夺多余的土地,不能说是智。

  ③先生墨子知识了这件事,从鲁国动身。

  

  19、C(3分) 

  20、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 等到、到(共4分,每个1分)

  21、(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6分,每处3分,大意相近即可)

  22、年纪大;事务多。(2分,每处各1分,意思正确即可)

  2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3分,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二)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时时而间进(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

  2、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B、能面刺人之过者C、王之蔽甚矣D、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语句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出自的一个成语是 

  5、邹忌是用什么方式来规劝齐王纳谏?可见他具有怎样的性格?

  

  

  6、齐王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纳谏的?取得怎样的效果?

  

  

  (三)邹忌修八尺有余,而

  四、自行归纳出各篇文章的及对他的评价和主要的作品等。

  (二)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第六单元补充课文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特点。第二段写邹忌入朝讽谏。邹忌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令人不得不为之折服。充分体现了邹忌的真知灼见和深谋远虑。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齐国大治,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治国之才。

  写法上的特点,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排比句式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造成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逼一步,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王之蔽甚矣”的论点。

  《周亚夫军细柳》,通过了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守边。这样,就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第二段集中表现了周亚夫的性格特点。课文最后一段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写作手法:正面与侧面描写,对比的成功运用。

  《公输》一、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二、写法特点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七单元

  一、知道掌握古代的名作家作品,让学生按照作品、、的朝代、对作家的评价、作品的出处、名言名句等罗列表格。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要 要通邀,邀请;如:便要还家。 具 具通俱,详尽;如:具答之。全,都;如:百具兴。 属 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古今异义

  鲜美 今通用义:食物的味道好;文中古义:鲜艳美丽,如:芳草鲜美。

  绝境 今通用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文中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足 今通用义:不充足,不满;文中古义:不值得,如:不足为外人道也。

  妻子 今通用义:男人的配偶;文中古义:妻子和儿女,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无论 今通用义:表示条件的关联词;文中古义:更不用说,如:无论魏晋。

  意 今通用义:心愿,愿望,意料,料想;文中古义:情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一词多义

  舍(1)动词,丢弃,如:便舍船。(2)名词,房屋,如:屋舍俨然。 寻(1)动词,寻找,如:寻向所志。(2)副词,不久,如:寻病终。 志(1)动词,做记号,如:处处志之。(2)名词,记号,如:寻向所志。(3)名词,志向,如:睿素无北伐之志 见(1)动词,认清,识别,如: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动词,知道,接触,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动词,通现,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观(1)动词,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2)名词,景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国(1)名词,国家,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名词,国都,京城如:去国怀乡。 临(1)动词,靠近,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动词,到,如:临溪而渔 谓(1)动词,命名,如:太守自谓也(2)动词,是,如:太守谓谁。 归(1)动词,聚拢,如:云归而岩穴暝。(2)动词,回去,如: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动词,归附、归属,如:吾谁与归。

  (四)词类活用

  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常用义是“惊异”,文中意义是“对此感到惊异”;如“渔人甚异之”。

  高 形容词作名词,常用义是“从下往上的距离”,文中意义是“高位”;如“居庙堂之高”。

  名 名词用作动词,古常用义是“名字、名称、名望”,文中义是“给……命名”;如:名之者谁。

  翼 名词用作状语,古常用义是“鸟的翅膀”,文中义是“像鸟的翅膀;” 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乐 形容词意动用法,古常用义是“快乐”,文中的意义是“以……为快乐”;如: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文言句式

  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译为“……是……”;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省略句 省略主语,如“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仿佛”前省略“小口”,承前省略主语。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宾语,如“便要还家”,“要”后省略宾语“之”。醒能述(之)以文者 省略介词 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 状语后置,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于其上”应在“刻”的前面。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四、课文内容及写法

  《桃花源记》1、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但又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这篇文章里,他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的社会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它的存在──至少是不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

  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第二部分,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三段写桃花源中的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找到桃花源。

  《岳阳楼记》一、课文内容:第一部分(1)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写作的缘起。第二部分(2、3、4)在概写洞庭湖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时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的心情。第三部分:“卒章显志”,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二、写法特点:(一)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具体说是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生发议论)。(二)语言上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富于音乐美。

  《醉翁亭记》(一)课文内容:第一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第一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玡山,接着写琅玡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文章第二段描写山间朝暮、四时之景。采用先分别描写,后总收说明的方式。第三段写百姓游玩、众宾宴饮、太守醉倒的场面。这是按由外而内的顺序写的。第四段写宴散人归,点明写作主旨。“太守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二)写法特点:记叙、写景、抒情相结合。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第一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三)课文中成语:原文中一共出现了4个现在一直还在沿有的成语,但古今意义已大相径庭。这4个成语分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前呼后应和觥筹交错。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②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③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④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