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六、发问设悬,余味无穷。

   用问句结束全文,或者在结尾处设置悬念,使文章留有余地,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更有回味无穷之感。如课文《羚羊木雕》最后一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又如学生习作《我丢失了什么》,文中的“我”趁售货员不注意,将玩具枪藏在衣服里带回了家,结尾写道:“我终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玩具枪,可我不敢玩。每当看到那把没有花钱的枪,我心里总是空空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我到底丢失了什么呢?什么时候才能找回来呢?”这样的结尾也很有味道。

  七、回环往复,串引全文。

  作文采用总分(或总分总)式写法,各分述点均在文首点明,并在行文中回环穿插,文尾再次强调总结,这样可以让读者能轻松迅速的感知全文内容,是考场作文颇为实用的技法之一。如以“个性”为话题作文,有考生拟题《冬的个性》,主体部分依次出现“我爱冬。冬,是圣洁的象征”、“我爱冬。冬,是一位可敬的严师”、“我爱冬。冬,是孕育春天的摇篮”等段首句,结句又一次点击:“我爱冬。爱冬的圣洁、严厉和无私,爱她那独有的个性!”读此文如欣赏层次鲜明的优美旋律,陶醉于“爱冬”的情结之中。

  八、灵活引用,余音绕梁。

  依据作文内容灵活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作为结尾,让文章的 思想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驿路梨花》一文,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结尾,让“梨花”的含义更深了一层,除了自然界的梨花和梨花姑娘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人,他们不都是处处盛开的梨花吗?不仅点题,而且十分含蓄,让人感到言虽尽而意无穷。

  九、文尾逆转,风波陡现。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于结尾处尽可能的急转直下,出人意料。典型如莫泊桑小说《项链》最后一句: “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得五百金法郎!……”文中的女主人公经过一次次奋斗,买到裙衣,借得项链,出尽了风头,后来又为赔偿丢失的项链而忍受多年的悲苦,好不容易熬到苦尽之日,却被告知项链是赝品时嘎然收尾,使读者追悔其过去,更揣想其未来。文章自始至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需要指出的是:作文结尾的方法仅仅只是方法,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实际写作中灵活选择、使用和发挥,而不可机械套用,更忌啰啰嗦嗦地画蛇添足,如空喊口号,或者拖泥带水,迟迟不肯收尾,这样反而冲突了文章的主题,得不偿失了。

 
上一页  1 2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