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文章应该讲究文采。如果语言干瘪,不生动,不形象,缺乏美感,就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也就不能更好地达到写作目的。反之,语言优美的文章,使人读后如饮醇酒,久而弥笃。况且,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的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指词语华丽,而且还应指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内在韵味,一种“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的境界。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文采呢?下面就来就此浅谈一下一些方法:

  一、用词要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之美。

  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有两句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就是由“眼看”、“刀边”改为“忍看”和“刀丛”的。这虽是两字之改,却使全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再如“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

  二、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形成语言匀称和谐之美。

  如一考生作文:“我们既需要装束美丽的黄鹂,也需要好高骛远的苍鹰。既需要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也需要昂首疾弛的千里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创旷世伟业。”

  其中加"……"四字词语的成对至用,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整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用词要简练,精当,做到"文约而事丰"。

  如:《药》中,说刽子手的眼光像"刀一样刺得……",说康大叔进茶馆时只是"嚷"等字用得极其精当,丰富的内涵包含在一两个字之中了。真可谓做到了"文约而事丰"。

  四、运用叠词,加强语意,表现语言节奏之美。

  如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五、造句要短,加强语言的概括力。

  短句结构简单,不易出现病句,概括力强,表达意思明确,读起来琅琅上口,使人容易记住,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开头只用四个短句领起,“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十六字一下就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势,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又如《纳谏与止谤》一文短句也多。

  六、用语适当含蓄,给读者以意蕴深长,耐人寻味的感觉。

  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尾就很含蓄。说:“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极端黑暗。中还有许多含蓄的句子。如:“也正长,路正长”等等。总之,这样含蓄的语句,能给读者极其丰富的想象余地。真可谓言尽而意无穷。

  七、适当运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

  八、适当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淳朴之美。

  九、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

  如,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猫、吃鼠,也吃河豚,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

  十、引用名言佳句,增强文章的理性升华之美。

  写作中如能对名言佳句信手拈来,贴切运用,将会收到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显出知识涉猎的广泛。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