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如今有一句话叫做“我‘秀’故我在”,这里的“秀”,就是展露性格、展露独特自我的意思。好的作文同样也需释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要做到文章有个性特征,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情感求实。写作是生活的反映,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心灵,只有经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我们来看舒乙《父子情》中送儿子出差时的描写:“虽然父亲诚心诚意地把我当大人和朋友对待,还常常和我讨论—些严肃的问题,我反而常常强烈地感觉到,在他的心里我还是他的小孩子。有一次,我要去东北出差,临行前向他告别,他很关切地问车票带了吗,我说带好了,他说:”拿给我瞧瞧!‘直到我由口袋中掏出车票,他才放了心。接着又问:“你带了几根皮带?’我说:”一根。‘他说:“不可,要两根!’‘干吗要两根?’他说:”万一那根断了呢,非抓瞎不可!来,把我这根也拿上。‘父亲的这两个问题,让我笑了一路。“在这篇文章中,父亲对自己已成年的儿子一点都不放心,仿佛送的是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深闺小姐。文章正是通过这种”婆婆妈妈“的细节来写父爱的。这种经过感情浸泡的细节,充满着真情与爱心,谁看了都会引起感情的共鸣,令人怦然心动。

  自我求真。“我写故我在”。作文题目展示了主体选择的期待,为学生的自主思考提供了可能。因此学生应利用文题的特点,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和角度,在文章中主动“出场”,来到“前台”大胆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自我的存在。如优秀作文《认识你,我真的好幸运》(片段):“走进那个尘封已久的初三(4)班,眼前蓦地浮现出一个个熟悉的身影,我疑心我是否真的回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抑压于心间,似乎就要迸发出来。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们,眼中的影子已渐渐模糊了,泪水也许已渗出眼眶了。我找到了,她还是一如往昔,亲切地看着我傻笑,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一下跌坐在椅子上,空虚的感觉占据了我整颗心,她的身影在我模糊的视线中渐渐消失了,她竟真的要与我分开了,我原以为上天还会让我们在一起的呀。不可能了,陪伴我的也只有这个空空如也的教室罢了。”这篇作文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自己升入高中后与初三同学分别后的感觉,把自己的幻觉、表情、感受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表现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语言求活。生动活泼的语言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这种语言,首先它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其次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语,或典雅,或俚俗,只要符合文章的内容与文体。在这方面,许多大师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比如马克思在揭露利欲熏心的资本家冒险竞争的丑恶时,并没有用“彼此倾轧”“损人利己”和“残酷无情”这类词语,而是这样写道:“在每一次证券欺诈中,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必然会到来。但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会在自己已经捞到大钱并把钱藏好之后,打在邻人的头上。等我过去以后再发洪水吧!这是每一个资本家,每一个资本国家的标语。”文中生动形象地运用了“暴风雨”“捞”“藏”“标语”等词语,把资本家那种自私自利、嫁祸于人的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创新,是就—篇新作与已有的文章来说的,让文章的内容或形式具有更突出、更鲜明的特色。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见解新颖。见解新颖即要求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看法和对问题的认识能发人之所未发,既合理透彻,顺理成章,又不落窠臼,新人耳目。作文立意要寻求突破,就要能提得出独到的见解,冲破消极的思维定式。比如“韩寒现象”出现后,一时叫好声四起,韩寒成了许多中学生崇拜和仿效的“明星”。但有个学生写了一篇《眼中韩寒》的文章,文章“逆潮流而动”,发出了与众不同的声音。在对韩寒现象展开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其实逃避高考”的观点,并预见“他飞不了多远”。虽为一家之言,但见解独到,勇气可嘉。这类立意别出心裁、不同凡响的文章,给人以清风扑面的全新感觉。

  材料新鲜。材料新鲜是指写作时所选用的事件、事例新鲜,能吸引读者,使文章充满生机活力。当然,这里所说的材料出新,并非是要我们去挖全心思奇思特想,怪异并不是“新”。如我们写一篇关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文章,从古今中外都可以找出许多的事例来证明这一哲学观点。但是如果我们能从现实社会中找出类似的材料,更有说服力。比如我们谈中国西部开发,中央的支持,东部发达省市的帮助是必要的,但真正从根本上解决西部贫困现状,只有依靠西部各省区广大人民群众。这样哲学观点就和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构思新巧。所谓构思新巧,就是在一般的构思上寻求突破,把所需表达的内容按照新的方式、新的视角进行充分表达。如鲁迅先生的《药》,采用了明线和暗线交织的结构方式,明线揭示了“群众的愚昧”,暗线表现了“革命者的悲哀”,从而使全文整合为“要使革命成功,必须首先唤醒大众”的主旨。这是构思新巧的经典之作。无论题材的选择,主题的形成,还是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都匠心独运,不落窠臼。因此要想使文章构思新巧,就要在文章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如孙犁《荷花淀》中的巧合取胜、鲁迅《祝福》中的倒叙穿插、刘鹗《明湖居听书》中的铺垫渲染等,都可使文章摇曳多姿、平生波澜。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