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王岱(优秀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执着追求&独立自由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倡导“三无主义”,即“思想无禁区,读书无限制,作文无模式”。我很理解现在中学生升入理想大学的压力,只有宽松自由的环境,包容欣赏的态度才能使学生写出好文章。我鼓励学生写任何想表达的东西,我只会对文章做即兴的有针对性的点评,基本上不在布局谋篇、言语而多在立意上引导。

  我认为提高写作层次的最好办法是阅读,越多越杂越好。学生读作文选、参考书没关系,只是我想提醒大家,既然都是读,那就更该选择那些含金量高的经过反复推敲的经典作品,并且要把经典读出现代意蕴。

  其实作家是培养不出来的,他们需要有天赋,我在初识张悦然时就看到了她非凡的才情和对写作的痴迷。

  很难给同学们列一个统一的书单,记得有位叫郭允的同学对经济管理有兴趣而在写作上并无突出表现,我就给郭允列出了关于经济的书单,还鼓励他从经济立意写文章,而郭允由此拿了两届新概念一等奖。所以,学习也好,写作也好,一定要和自己的兴趣挂钩,这是最重要的。

  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无论我们“编造”得多么精彩,做老师的总能看出我们的文章是不是来自生活?

  ●邓中肯(浙江平湖中学校长,优秀语文教师,曾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真诚+思想+知识量

  我们评价文章首先要看:你是否真诚。记得有一年高考作文以“挫折”为中心词命题,结果一个考场中25份试卷中有十几份都写自己小时候父亲出车祸撞死、母亲改嫁,只留下自己跟嗷嗷待哺的幼弟相依为命云云,当时判卷老师不由得感叹:这些小孩子的良心都上哪儿去了?为了作文获得高分,竟希望家里发生这样的惨剧?没生活经历的同学不明白,老师的眼光其实很犀利,很容易看出你写的东西是不是来自生活。

  第二,好文章要有思想。空洞的华丽辞藻永远堆砌不出一篇好文章,所谓“文以载道”。“道”我建议同学们理解为“对世界的认识”。这个认识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你自己的。有些600到800字的作文还硬要留出最后一段来加一个光明的尾巴,这很没必要,我建议大家扬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文章中要有足够的信息量。信息量大的文章说服力相对比较强一些,而信息的主要是来自阅读,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好书。

  如何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写作文有诀窍吗?

  ●谢晨(深圳翠园中学优秀语文教师):研究的状态vs素描基本功

  要想写出好作文,一定要保持“研究的状态”。举例来说,一个同学写篮球赛的场面,为了制造跌宕起伏的气氛,作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在比赛结束的最后一秒钟,他转身投入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可是裁判却吹响了哨子,大叫:“越位!”其实,“越位”是足球比赛用语,就是因为一个词语上的错误,就暴露了整篇文章的致命缺点缺乏真实感。我提倡同学们多研究,能成为某一或者某几个领域的小专家,用“专家”的眼光、口吻去写作,那么文章肯定和“门外汉”写出来的大不相同了。

  另外我主张同学们练习好“素描基本功”。这是描写小人物的绝招。其实被我们当作作文素材来书写的多数是小人物,他们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璀璨夺目的光环,那小人物有什么特征呢?这就要靠你自己去发掘。比如,写一个小花店的女工,你就应该多注意她工作时的手部动作、面部表情什么的,最好能多和她交流,请她讲讲自己工作背后的故事,当你拿到这些素材的时候,你根本不用去编故事,就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得有血有肉。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