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初中作文辅导:生活不是作文的唯一源泉

  现在大力提倡生活作文,这其实是一个老观念。作为中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中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另一重要源泉

  首先,中学生的学习主阵地是学校,他们不可能像作家那样,长期投入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现在,在应试教育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中学生们不可能去作社会生活的主人。那么,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写出上佳的文章,其源泉就在课堂上,在课内外阅读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是书本。

  其次,学生在书中阅读到的内容,是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古今中外,可尽收眼底。而且更有利于中学生写作的是,这些“生活现实”基本上都是通过艺术加工,至少是经过了们精心锤炼过的,因此,可以更加直接地为中学生作文服务。

  第三,中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不仅学到了作文中需要的“生活”,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材料,间接地从书本上了解了生活现实,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书本中学到了作文所需要的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如果我们说,阅读是写作技巧的唯一源泉,似乎倒不为过。

  许多人主张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毫无疑问,肯定是先有“读”,才有“写”,从这个意义上讲,“读”多了, 才能“写”得更好。也有人提倡 “以写促读”,这在某个阶段和层次上,也还可以站得住脚,但如果从整体上来把握,肯定是违背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逻辑的。因此,对中学生来讲,加强阅读应该是更重于“生活”的一种写作需要。

  情感也是写作的一个源泉

  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这似乎是在强调情感在文章的内容方面的意义,“实际上应该是指情感在文章形成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这似乎是写作的一个永恒命题,不仅仅是指中学作文而言。

  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有华章出现。面对美好的景物、动人的场面,一个无动于衷、表情木然的人,不可能产生写作的冲动,即使写了,由于不处在最佳状态,也往往是平庸之作。

  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充满着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送别,忽闻岸上琵琶声,情动于衷,于是“移船相近邀相见”,听到琵琶女的弹奏,便飞驰起了自己的想象,音乐之声被描写得天花乱坠。又由音乐联想到了自己的过去,最后升华到一种理性的认识,“同是无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这一切都归因于“江州司马青衫湿”,千古绝唱源于一个“情”字。

  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人们往往认为、灵感源于生活的积累,但要真正迸发,情感的导引却是至关重要的。郭沫若创作《女神》时,情感使自己“作寒作冷”,于是灵感如火山爆发,不可遏止地涌现了出来。在平常状态下,《女神》是不可能降临的。灵感还是产生美感的基础,“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也出美景,写一篇美文,首先要有美的情感,这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情感的力量是绝不可忽视的,只是现在中学作文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关注。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