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山木耳文章不可无情,但也不可满纸泪言欢语。曲折含蓄、旨隐意藏方能使文章余味无穷,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藏情艺术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藏情于叙。

  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即寓情于事,使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去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真诚、可亲。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记得那年春天,奶奶生日,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从外边借回一元钱,买了三斤豆腐。豆腐做好了,你一筷子夹给奶奶,一筷子夹给我,我让你吃,你说你嫌豆腐有一股味儿,反胃。婶娘,我那时真傻,还以为那是真的,就三两口扒吃了豆腐,后来在厨房里,却见你吞着野菜吃,我才知道你是哄了我。我后悔地哭起来,你却笑了,说我懂事,让我以后长大有钱了,再给你买多多的豆腐吃。可到现在,我一块豆腐也还未给你买了吃,你却死了。”(贾平凹《哭婶娘》)

  上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文革”年代乡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在叙述中,却倾注着的无限深情。在这段文字中,没有直抒一句情,然而那真挚的情,热烈的爱却深深地烙在“我”和读者心中。

  二、藏情于物。

  指通过写物来抒发感情。即在描绘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时,不只反映事物的状态特点,而且把内心世界的爱憎、好恶交融于物体中表露出来。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写这首词时,他的抗金主张不能为南宋当权派所采纳,在政治上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于是他借梅花孤独冷落的处境和它坚韧不拔的情操,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孤傲。

  三、藏情于景。

  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感情的火山爆发了,不可遏止;但赤裸裸地吐露出来似乎太可惜,总希望它能在读者心中多留一会儿,于是把它置于山水草木之中,把无形的情思化为有形的景物。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这是鲁迅《社戏》中看戏去时的一节。获准“出了门”的“我”像飞出了笼的鸟,心里格外激动。这种滚烫的情怀,不忍直吐,便假于“香气”、“水气”和“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连山,从而使每一事物都渗入的缕缕情思,也正是借之隐藏自己感情的狂澜的。

  四、藏情于理。

  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念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为情理双至。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烈士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或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烈士将爱妻之情藏于“勇于就死”之理;情理相融,以含情之笔道理,以明理之言诉情、藏情,催人泪下。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