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人进入学生时代,就要和书打交道,而且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早日成材。所以,以“读书·成材”为话题来写文章,应该说人人都可动笔,人人都有话可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性高考作文虽然没有直接以此为内容命题,但旁及此类话题的高考命题却时有所见。例如,1984年,针对同学和教师关于作文所反映的情况,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议论文;1989年,就高三学生填报志愿问题,要求考生给自己的好友写信,帮助他解除由此而产生的困惑或苦恼,等等,都涉及“读书”“成材”的问题。因此,对此类话题,同学们在训练中应该密切关注。

  这类话题作文要突破升级,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吃透命题意图,审准题意。如果行文无视命题的旨意,拿到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谈特谈“成材”问题,是很容易有悖命题意图,不合题意要求的。

  第二,选择合适的文体,扬长避短。话题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是很宽泛的,这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如果记叙,除交代清事件的过程之外,还要能从材料中挖掘一点内涵,最好能有画龙点睛之笔;至于写法,则可以采用日记体、对话体、故事集锦式等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如果议论(比如“成材”话题),似乎可采用层进的结构,按逆境(或“顺境”)有利于人才成长→逆境成才(或“顺境成才”)典型举隅→不怕逆境,珍惜顺境(或“珍惜顺境,不怕逆境”)的思路展开,既可对民族历史的进程加以观照,也可深层议论个体自身发展对国家昌盛所起的作用。

  第三,注意材料积累,丰满血肉。写文章应该既有筋骨,又有血肉。这样才能内蕴丰富,隽永深刻。如何臻于此境?这就须靠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途径有两条:其一,多读书。书籍报刊上的名言警句,鲜活事例,应该见到就抄录,抄下就诵读背会。其二,勤观察。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生活这本无字之书。大千世界,高山巨川,花草虫鱼,风土人情,社会百态,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对我们来说,可观察、可思考、可品味、可感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不断注入心底,流淌在笔下。

  [介绍]

  武国屏,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特级教师,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致力于中学语文教改,并做出突出贡献。1983年被评为山西省人大代表,1985年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同题议论文评析》《中学生作文训练册》《学会读高中生阅读提高50步》,并主编《中国高考金题在线·语文》等书。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