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多种话题生成方式

  通观目前的话题生成方式,大致为三种。

  “概括提升”式。

  即对材料所包含的事理意义,加以概括和提升,努力上升到文化和哲理层面,使之内蕴丰富,便于发挥。以近年来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等为典型代表。

  “就地取材”式。

  就地取材是个比喻,这种形式的“话题”并不对材料进行概括提升,而是直接把材料列为话题。这些话题本身并不具什么哲理内蕴,材料包孕的意义就是话题的意义,因此,写要对材料作一审视,发掘其包含的思想意义。2004年的江苏卷“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湖北卷“买镜”、湖南卷“家庭教育”等话题,即为此例。

  “开门见山”式。

  没有故事,没有材料,至多是寥寥数语的切入,然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步到位,以“_______”为话题。形式上颇似命题作文。但实质上比过去的命题作文更宽泛,更自由。上海卷“杂”、“忙”等话题开了先河。北京卷“转折”、“包容”虽没有明说话题,标之以“以_____为题”的形式,但因为题目本身包容广泛,弹性较大,前面又往往有几句启发性导语,颇具话题作文特征,其实和上海卷话题没有实质性差异,因此我们也将其归入话题作文的一种形式。

  三种模式中,“概括提升”式因问世最早,人们往往视其为话题作文正宗。确实,“概括提升”式话题优势明显。它往往通过概括提升出来的话题,为写确定一个思想内核,提供一个思维展开的“磁场”和生发思想的空间,写容易联想开去而又不易走题。但此类模式的话题在对材料概括时,似存在一定风险。概括得好,浑然天成,材料是话题的有机铺垫,话题是对材料的自然提升,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有利于写展开联想。而概括不好,则话题和材料之间牵强附会,联系松散,容易形成断裂。而这种断裂给写带来的就是思维上的阻隔。

  “就地取材”式话题和材料同源,话题立意需要对材料进行审视,思维空间相对“概括提升”式较为宽泛。2004年此类话题刚问世,曾引起强烈抵制,被一些人视为不合话题作文“规范”,违背命题“技术”,其实无非是和先前的全国卷模式不太一样,责难者似有胶柱鼓瑟之嫌。时至今年,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上海、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等都采用了“就地取材”模式。此类话题的成败关键在于选材,可以说成也选材,败也选材。人们赞扬上海卷好,因为选材好。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身边事人人熟悉,说影响人人能说,同时又有很大的思想空间。

  “开门见山”式截至去年,仅在上海、北京卷中出现,“杂”、“忙”、“包容”等话题赢来一片叫好声。今年,重庆、江西也用“开门见山”模式,给出了“自嘲”、“脸”的话题,实难恭维,话题自身的内涵、弹性、时代精神、文化底蕴等等都相去甚远。给我们的启示是,话题的选择可谓高深莫测,奥秘无穷。

  如此说来,三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各有玄机。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从材料中生成恰当话题以及选择怎样的话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而在看来,这种不一致也和话题的思想含量、思维张力一样,在直接影响话题的品质。

上一页  1 2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