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中如何抒写真情实感

  话题作文开放了作文的空间,其实是为了期待性灵的作文。而所谓性灵的作文,其实无非是为了鼓励同学们不拘形式、不拘内容地作文,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事实上,话题作文开放空间后的最大贡献,是为同学们抒写真情实感提供了最大的鼓励和方便。但是,在如何抒写真情实感方面,也出现了让人担忧的情况。请细读下列两段出自同一话题作文中的节选文字

  文段1 当每天回到家,自己打开家门,看到空无一人的偌大的房子;当一个人做着作业,孤独地等着辛苦的妈妈满脸疲惫地回到家里;当睡意朦胧中,听着隔壁房间里的妈妈长长的叹息和辗转反侧的声音;当有风有雨的夜晚,听着外面的音响,我害怕地把身子倦缩起来,躲进被子中;当……没有父爱的日子,我感到自己真像一只风雨中孤单的小鸟,心中总是充满着对父爱浓浓的渴望。同时,我也默默地对自己说,得不到父爱的日子,我也要快快成长,长成一只坚强的大鸟,有朝一日,在生活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文段2 父亲,这是我最不愿提及的字眼。一想到它,我的眼前就浮现出妈妈一个人早出晚归的身影;一想到它,我就想起刮风下雨的日子里,当看到同学们被父母们一个个接走,而我一个人孤单地等着雨停风小时内心的孤独;一想到它,我就想起一次和同学发生口角时,那个同学说我是个“没爹要的孩子”时我心中的愤怒……父亲,它是抛弃、无情、孤单和愤怒的代名词。无论是看到、想到或听到这个字眼,我的心中涌起的就是太多的诅咒和仇恨。成长中,我对自己说,我生命中没有父亲这个词。我将坚定地从我生命的字典中删掉这两个字。

  同样是“亲情”的话题,这是我从两个同学分别写的《在缺少父爱的日子里》和《生命的字典中不该存在的两个字》中节选的两段文字 .很显然,两段文字内容贴近,都牢牢扣住了话题,而且语言表达无可挑剔。除了以上优点之外,节取文字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情感表达真实。但是当我读完两段文字后,却从两段文字中获得了绝然不同的心灵之音:前段文字,虽缺少父爱,却充满了对父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责任;后一段文字却只能见到埋怨和仇恨以及对生活的诅咒。于是读完后,我们不仅会看到两个生活中缺少父爱的同学心境完全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心境对我们的情感也将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

  因为两个同学都是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不能用对错的标准来衡量和评判。但是如果从“合适”“接受”等角度来看问题的话,我们就很快能发现,前段文字较后一段文字相比而言,它表达的真情实感更合适一些,或者说更能让自己和别人容易接受。而后一段文字就显得有些不合适,或者说自己能接受而别人恐怕难以接受。换句话讲,同样是对缺少父爱的生活表达内心的想法,前者力排心中的灰暗与偏狭,而只是把心灵中对这个问题最明朗的看法倾吐在了纸上,让自己和读者都沐浴到了乐观的心灵的阳光;而后者却不加修剪,甚至是把对这个问题看法中最偏执、最阴暗、最沮丧的认识搬到了笔下,让自己得到了痛快,却给读者送去了悲观情绪的乌云。

  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材料,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送来的是乐观的阳光,而另一个人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却是悲观的乌云。这两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在作文中表达心中情感时,出现的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真实”。后一种“真实”,是一种消极的真实,是我们不值得提倡和鼓励的“真实”。因为作文是一种有责任的行为,它不仅要对我们自己的心灵成长负责,也更要对别人的心灵的愉悦负责。没有人会热爱乌云和阴郁。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写对心灵的感受。而怎样把心灵的感受既表达的痛快淋漓,又适当有度,这里面其实有一对看似对立的法则:写进去,走出来。所谓“写进去”,我想无非两方面:一是写真写实,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让人可信,从而引起人的共鸣;二是写深写透,即把情感的最深处表达出来,不仅要获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这样看来,做到这“写进去”,其实就是提倡我们用心作文。作文写不进去,就给人以假的感觉,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纸肤浅的汉字而已。为什么又要“走出来”呢?因为,作文是心灵的产物,既是生活的发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导。所以,我们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万不能成为“牢骚簿”。不论什么样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情感,我们最终都该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判断,把这种经过正确判断后的情感表达在作文中,给自己给他人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感染和引导,这才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这样既让情感“写进去”,又让自己“走出来”的作文,才是心灵的作文,是文字的阳光。

  没有人会拒绝阳光。而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多出文字阳光,就应当学会“写进去与走出来”。现代作文宽泛的命题形式,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只要稍加用情用心,我们的笔下就会诞生出或明媚、或七彩、或温暖、或光亮的阳光之作来。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