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作文辅导:中考材料作文应考突破指导(1)

  [指导篇]

  在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传统的材料作文已越来越少。以2002年为例,在掌握的41个中考作文题中,供料作文为7个,其中包括续写、改写、读后感3个。而且没有单独考材料作文的,均为多题选作形式。这样看来,材料作文在中考中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减小,但作为一种典型的命题形式,供料作文仍会在中考中继续存在。因而,临考仍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先看两个典型材料作文文题。题一:阅读下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材料:大兴安岭火灾过后,火林带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树干,它们已被一些林业专家判了死刑。谁料到,焦黑的树干第二年春天又全部绽出新芽。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无法拒绝挫折和痛苦的造访。但是,只要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勇气来对付不幸,就一定能在风雨过后见到彩虹。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能出现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2001年贵州省中考作文题)。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可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位著名作家在《开学致词》中对学生和家长说:这个忠告你们要像记住古老的纪念碑上的格言那样,印入脑海,打入心坎:这就是不要忘怀你们的童年!只有长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如老师装作知晓一切的人,那你们就宽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认自己的缺陷,那你们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们爱戴的……不要完全相信你们的教科书!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亲爱的孩子们,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的话,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们有什么不了解的话,请问问你们的孩子!(200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

  以上两个文题代表了当前中考材料作文的两种模式。其共同点是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作。不同点是题一的材料是单一性的,较为简单。题二则可以提炼出多个论题,且论题隐藏较深,审题难度较大。在具体写作中,可按以下方法操作: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写作任务。写材料作文必须注意题干的要求,如题一,虽然观点是唯一的(正确面对挫折与不幸),但题干中明确要求要“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文中“我”的地位必须突出。题二则必须注意“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这一要求,不要对材料中的观点一一逐个论述,只论其一即可。2、吃透材料含义,提炼写作论点。这一点是写作的关键,要读懂材料,首先要对材料反复研读,读懂材料含义,其次要注意通过现象把握本质,从中挖出论点。有些文题常在材料的最后一句暗示论点,因此可适当关注结尾句。如题一文末一句便是揭示材料本质的句子,吃透了这一句,作文就好写了。而题二中每一节都暗含了一个论点,临考时你可能不一定把几个论点完全把握,但只要你明白了一个论点,作文也是可以完成的。此题第一节是谈要拥有童心;第二节是谈什么值得尊重;第三节是谈要敢于否定权威,树立自信;第四节则谈父母子女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几个论点哪一个你感受最深就写哪一个。3、联系实际,巧妙用材。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都要联系实际,这个“实际”主要立足于自我,以“我”或“我身边的事物”为中心,这样才能写出实感。此外,题目材料一定要用,否则有离题之嫌,具体写作时,材料可作为“引子”引出论点;材料也可以作为论据论证观点;材料还可以画龙点睛、突出论点。

  以上所谈针对议论文的多些,若写记叙文,则需注意,所叙之事一定要体现材料的主旨。如题一,就应以“笑对挫折,以勇气对付不幸”为中心,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耳闻目睹的事为材料,集中笔墨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进行描写。如题二, 则可从中任选一个角度,或以“尊重”为中心,或以“爱戴”为中心,或以“理解”为中心,或以“保持童心”为中心,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加以叙述。并加以简短而适当的抒情议论就能写出情感真挚而又切合题意的好文章。若写散文,基本要求也是一样的。无论怎样写,都必须围绕材料的中心,决不能脱离材料题旨随意下笔。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