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为什么孩子一写作文就挠头,连家长都跟着发愁;为什么现在物质生活那么丰富,接受信息的渠道那么广泛,学生却反而言之无物,无从下笔呢?在中高考前夕,了我市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请他们结合中高考,就如何写好作文给同学们支招儿。

  如何写好作文?银川市回民中学副校长陆锐和银川九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陆三炳老师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两位老师通过多年参加阅卷,发现目前学生作文水平整体上升,大量优秀作文层出不穷。同时,中高考作文的形式更加丰富,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内容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对于作文水平高的孩子,无疑给了他们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空间。而那些作文水平相对不高的同学,困难和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问题:“套写”,中考作文一大忌

  曾经连续七年带初三毕业班,银川市回民中学副校长陆锐老师发现,很多学生考完后都觉得自己考得不错,认为“套写”了一篇好作文,走了捷径,可是成绩一出来,分数却很低,这是因为被老师识破了他的小聪明。

  陆锐老师认为,中考作文之所以出现那么多“套写”现象,与目前小学老师要求学生背作文也有一定的关系。他说,关于作文的“套写”、“仿写”,在日常训练,甚至中考中屡见不鲜,不允许“套写”是在中考评分标准中有明确的要求的。有的学生就是把范文的名字改写一下,情节完全雷同。而被改写的范文主要有课文、老师讲的优秀作文、各省市作文中的优胜满分作文等。比如,上海一篇中考作文《这堂课真……》、云南的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等,多次出现在各类竞赛和考试中,被翻来覆去地改写。天津的《一次意想不到的惊喜》,被我们的考生改成《我家新事》。

  目前,图书市场上各种作文选特别多,但是选择的基本都是历届中考各省的满分作文,内容雷同,老师很容易发现。对于初中生来说,作文结构和写法的模仿是允许的,但是模仿不等于抄写、改写或“套写”,这些都是不劳而获的做法。“套写”的背后隐藏着学生的不自信和懒惰,应该坚决抵制。学生要成为勤奋的人,抒写自己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写出好作文。

  现象:网络语言降低作文品位

  受网络影响,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语言,近年来常常出现在中考作文当中。陆锐老师说,不能否认,语言随着社会发展空间的拓展也在不断吐故纳新,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随之出现,许多优秀文化遗产被遗弃了。作为学生作文,使用词汇应该是很慎重的,但初中生的辨别和把握能力比较差,往往总是赶时髦。一些垃圾短信语言、网络垃圾语言、痞子语言出现在学生作文中,让人十分担忧。诸如“你是茶叶,我是水,我泡你”、“你是我的漂亮妹妹”这样的句子,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陆锐老师提醒考生:一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人人都有保护祖国语言纯洁性的责任;二要增强分辨能力;三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包括口头和书面的。他说,好作文水到渠成,即将参考的学生一定不能忽略,功夫在课外,平时要多观察,给自己的脑子储备大量的材料,用过电影的方法,保留删除,思考意义,见到不同类型的题目,就会言之有物。其次是保证大量的阅读,看小说、报纸、书刊与看电视剧和网络阅读是有区别的。阅读原著,绝不能用看电视改编来取代。要提倡读书、读报、读好作品,丰富大脑,积累词汇,提高作文水平,也是提高整体语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方法:贴近生活我手写我心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感到言之无物,没什么可写的,要么就是作文脱离生活,谈空话大话。陆锐老师说,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作文贴近生活呢?陆锐老师介绍了以下的方法。

  对学生来讲,围绕中学生生活,注重日常观察和材料的积累。大的方面,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细节来看,要学会走路、说话,甚至是从学会冲厕这样的小事,去观察积累素材。比如:《……的呼唤》,有的学生就会写我希望环境变好,大量谈环保,这样的话题是大家都关注的,很时髦,可是谈起来难免空泛。追逐大话题是学生容易犯的毛病,他们往往忽略了细小的东西,没有真切的感受。

  此外,学生误以为贴近生活,就是编造人为的悲剧。这种编出来的感人故事,情节雷同,阅卷老师一眼就能识破。

  贴近生活,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学会感动。学会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抓住有价值的材料,用心体会。现在的学生也许是忙于学习,也许是课业负担重,缺少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机会,但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使我们发现的眼睛退化了、发现的心灵枯萎了,情感变得冷冰冰的,不能去发现感人的细节。

  “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想。”陆锐老师反复强调,土地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心灵同样也需要营养,否则就会萎缩荒芜退化,心灵的给养来自于哪里?那就是生活,要写出好作文来,首先要做一个心中有阳光、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所以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充满自信的阳光女孩、阳光男孩。

  技巧:快速积累素材三招

  陆三炳老师告诉我们,在最后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已经没有太多时间去训练作文了,这个时候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来积累素材,不需要学生单独花时间来训练,只要在平时做个有心人。

  首先,了解《感动中国》的十位大人物,他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作为鲜活的例子,用在不同主题的文章中;其次是课文,有许多课文蕴涵着深刻的意义,同时也是很好的例证,比如屈原、苏轼,他们面对人生苦难时表现出的豁达等等,学生可以信手拈来;还有做试卷时大量的阅读理解材料。这些宝贵的素材根本不需要在课外挖掘,只要学生善于活用、理解。最后,关于积累思想,还是要适当注意时政新闻,文科生可以从历史、政治的复习中获取,理科生则要关注一些有深刻思辨价值的哲理散文、抒情散文等。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