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中考除了大作文外,都不约而同考起了小作文,其分数在15~30之间。出题者的意图,或是考查学生议论或说明事物能力,以此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平衡发展;或是考查学生驾御结构、语言的能力,这更是较高层次的选拔。须知,小作文纵然小,也必须“五脏俱全”。大作文具备的各种要素,小作文也要一应俱全。因而写小作文更需要学生精心选材,巧于剪辑,扬长文体,对语言上的要求就更高一筹。纵观这类考场作文,考生容易出现字数超标现象。一是部分学生忽视了字数上的要求,不知道字数超标还会扣分;而的却是缺乏整体构思能力,很少考虑怎样用最简洁的笔墨快速切入主题或内容,中间怎样有点有面而又突出重点。那么,字数350左右的小作文如何快速切题?中间如何经营呢?

  一、将一个话题说深说透

  此法最适合议论文。开始简练的引出话题,随即围绕话题展开议论。旁征博引不展开;联系实际精选事例;层层深入只说理,围绕话题不枝蔓。多用排比、设问、反问句,给人整齐疏朗的印象。如《柳丝飘》。

  曾经有一棵柳树,它有着宽大的叶子。有一天,一队工人把它移栽到了运河的一岸。这一移,就是千百年。千百年之后的今天,你看到柳树再也没有了叶子,它们都化着一条柔韧而坚劲的青丝,随风摇曳。柳树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水和风,它兀自选择线条和创意美。

  我于是想说:适应,是美的创造者,是艺术的发祥地,是灵感的源泉。你瞧那柳树,他们对着小树梳妆,其妩媚之姿,不是正与水相呼应吗?他们在南国风中翩翩起舞,其婀娜之态,不是正与风相般配吗?适应能独树一帜。

  适应是维纳斯的断臂,适应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们各自有不同的风格。是谁说适应就是顺从?是谁说适应就是屈服?是谁说适应就是失格?难道你没看见吗?是谁闭门造车而落后?是谁固步自封而丧志?是谁负隅顽抗而死亡?是谁敢于挣脱封建的束缚?是谁敢于冲出祖宗的樊篱,创造出一片个性的蓝天?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我从飘飞的柳丝中看到了。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上看到了,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上看到了,从“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看到了……

  由“柳树移栽”“逐渐适应了江南的水和风”,并“选择线条和创意美”引出话题,一番细说之后,鲜明地提出了“适应不是世故与圆滑,而是一种智慧与聪颖”的观点,表达了考生独特的审美价值。文章联想丰富,思绪飞扬,展示了考生厚实的文化底蕴。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着语似珠落玉盘,清新形象;排比和反问的运用,使文章气势如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点面结合,写活一个片段

  “面”即同类材料,以展示自己宽广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或展示材料的丰富性。多用对比、排比等概括性的语言:“点”即典型材料。小作文,要选取一个最“亮丽”镜头,写精彩一两个段落即可。点面结合,文章就有血有肉。如满分作文《男生的期待》

  不知从何时开始,语文课堂上尽显风流的都是“巾帼英雄”。

  又一节语文活动课,女生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而我们这些“满腹经纶”的男生全都成了霜打的茄子。

  其实,老师的课还是上得不错的。那生动的讲解似一曲古筝,悠扬动听,又如一幅泼墨山水,雅俗共赏。爱好文学,感情细腻的女生自然能跟上老师的节拍,偏爱理科,感情粗犷的男生自然与老师的节拍慢了三分。

  课堂上的惨局,让男生们痛心疾首。我们发誓要与女生们一比高低,一决雌雄。于是,课外,我们走进了《红楼》,论起了《水浒》,拿起了久违的《读者》,捧起了难嚼的《读书》……

  课外,我们不再懒于动笔,我们不辍笔耕……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勤于思索,从不轻易放弃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于是,我们沉浸于老师悠扬动听的古筝声里;我们徜徉于想象的世界乐此不疲。

  渐渐的,课堂,随时能听到男生的精彩的发言;课外,随时也能看到男生奋笔疾书:也不知从何时起,男生的文字开始变成了铅字……

  老师又开始他那生动的讲解,男生的思绪在老师悠扬动听的古筝声中飞扬。

  这篇满分作文,一、二段巧用对比,写出男生“不适”,三段再用对比,写出男生不适的原因,四段平起波澜,男生发奋努力,渐渐展露才华,五段进入高潮,暗扣适应。文章节奏舒缓有致,恰似一曲小夜曲,令人心醉。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语言的魅力,也展示出考生的书卷气。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