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写作技巧:中考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套路(2)

  (二)议

  议,在这里指的是初中生学写议论文的重点:一事一议。

  所谓“一事一议”,就是对一件事、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种表现或一个概念、观点进行议论分析。它的基本特点是结构简单、中心突出、以议为主。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基本写法,一般是以简洁精炼的文笔,先要言不烦地介绍事件或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一个要点,一个中心进行议论。有很多事物、现象中,包含着不止一个方面的道理,我们也只能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议论,决不可“一事二议”、“一事三议”。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写作训练,是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基本功训练。由于表达方式和议论角度的不同,在先叙后议的基础之上,“一事一议”有如下展开议论的方式

  1就事论事

  例如有《正确发展课余爱好》一文,针对中学生不珍惜课余时间的现象,提出了“要发展课余爱好”的看法,观点鲜明,议论集中。

  2以小论大

  例如有《清官应断家务事》一文,针对一位青年妇女因生女孩而倍受虐待,求告无门的事实进行议论,指出我国有两亿多个家庭,家庭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治安团结,有关组织应保护全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这样因小论大,有理有据。

  3引申生发

  例如有《青春与一生》一文,先概述东方歌舞团的同志写一首诗,周总理将“誓把青春献给她”改为“誓把一生献给她”的故事。然后巧妙地抓住青春与一生之间的关系,引申生发,进行议论,十分简练而又深刻地阐明了“确立一生献给革命事业的信念”的中心论点。在这种文章中,事件讲的是一回事,而议论的对象的却与事件不同类别,所以是“引申生发”了的。

  4类比对照

  例如《有感于蚂蚁与蚜虫》一文,先介绍蚂蚁常常尾随蚜虫,用自己的触角轻轻拍打蚜虫的屁股,使其快意并排泄出蚜蜜,供自己享用这一自然现象,然后展开联想,由此及彼,进行类比,指出“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这些溜须拍马者,他们的某些特征,不是与蚂蚁有些类似么!”揭示得十分深刻。

  5反意为之

  例如有《各领风骚没几年》一文,介绍了清朝诗人赵冀写的一首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然后写反意文章,指出在知识更新周期加快的今天,不断有人才脱颖而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已成为不幸。这类文章由于主题新颖,论述深刻,往往如异军突起,十分发人深省。

  以上五种“先叙后议”、“一事一议”的笔法,都是“议”的基本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许许多多变换角度。拿“就事论事”写法来讲,其中的“议论”部分,可以是分析道理;也可是揭示本质;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是表现感受。所以我们在练习写作中,要时时注意变换角度,使自己的笔越练越活。

  还要注意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事一议”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文章精粹有力。不少初中生的议论文,拉不开,理不清,说不深,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这就是没有“力度”。所以我们在构思写作时,应注意如下方面的要求。

  第一,口子要“小”。

  这是指文章的主题要专一,要着重谈好一个问题,谈清一个观点,既不要大而化之,也不要游移不定。一事一议,一题一议,一材料一议,一件事一议,或者一说、一感,都要在“一”字上下功夫,才会给人以深厚的感觉、有力的感觉。第二,结构要“紧”。

  指文章的内部紧密,浑然成为一体。每一个段落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段与段之间又有相应的方法相勾联。结构紧扎的文章,必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第三,语言要“精”。

  这是指用语要准确、恰当、精练,同时也要生动活泼。文中成语的使用,格言的引用,比喻句、设问句的运用等,都要恰到好处,使文章内容生动、深刻、有力。

  下面请读一篇习作

  谈“忘我”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载的“烈士”李玉安和火海救人的马玉祥,不以英雄自居,甘愿隐姓埋名几十年。他们曾对说:“这些功劳不属于我,而属于那些死去的战士。”从他们质朴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忘我的崇高的境界。

  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我”和“个人私利”之间似乎划上了等号。于是,多少人为了“我”,成了杨朱所说的那种“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之”的人。正因为如此,那些具有崇高思想境界,能为一个光辉的目标而抛开“我”,达到“忘我”的境界的人,才显得格外可贵。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忘我”呢?答曰:为了信仰。火刑架下的布鲁诺,刑场上的夏明翰就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这一点。再曰:为了祖国。从苏武到文天祥,从史可法到邓世昌,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中华民族的爱国史诗。三曰:为了事业。当罗马士兵的宝剑刺穿阿基米德的胸膛时,他所想到的是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伽利略被罗马教庭判处终身监禁以后,仍然在撰写物理学名著《对话》。

  为了信仰,为了祖国,为了事业,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此而忘我奋斗。英雄李玉安和马玉祥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在他们看来,信仰、祖国和事业,要比小小的“我”重上千万倍。

  从英雄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呢?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从现在起就树立起自己的共产主义的信仰,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的高尚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到在今天能为自己的信仰、祖国和事业而忘我学习;到明天,我们将为自己的信仰、祖国和事业而忘我地工作。

  这篇文章采用“以小论大”的思路,选定“忘我”作为中心论题进行议论。全文安排了递进式的结构:从材料中引出“忘我”达到“忘我”的可贵能够“忘我”的原因赞两位英雄的“忘我”向英雄学习。文章步步深入而又层次分明,达到了“口子小、结构紧、语言精”的写作要求。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