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四)冷静排除文题的干扰

  考场作文题中必须安排一点干扰因素。但于考生来说,这却是影响考场作文质量的不利因素。如果碰上稍偏、稍怪、稍难的题,考生的情绪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为了应对考场上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考生要有充分的自信心,要有冷静的排除文题中干扰因素的技能。

  一般来讲,中考作文题中可能出现如下干扰因素,对这些干扰因素,也有相应的排除方法。

题意难解

  如文题“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又如文题“在重兴学雷锋之风的日子里”。此类作文题在断句、读词上会使一部分同学感到为难。如对“重兴”一词,基础差、心理紧张的同学也许会因为理解不出“再次兴起”的意思而导致作文全篇覆没。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先凭借语感读题,初步把握文题的含义,再从语言习惯的角度去理解,最后运用语法知识去反复分析。如上述第一题,通过这几步,就可以确定应将题目理解为“告诉你/我的一件新鲜事”。

  2.要求难达

  如某地文题,写作要求就写了近200字,共六条,其中还规定“用脸色的描写表现心理变化”等。此类文题条件“苛刻”,不达到所限制的要求不能算优秀作文,容易让一部分同学难以动笔。

  排除此类干扰的办法是顺应文题的要求,按规定办事,先认真快速拟好草稿,对照其要求修改,逐一落实,然后定稿。

  3.材料难找

  如某地中考为命题作文,题目是“这种做法应该提倡”,要求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又如某地文题为“机遇”。此类文题给考生造成的困难较大。前者的困难在于需要考生自己去找“做法”来议论,许多考生无法先陈述一种好的“做法”。后者则是部分考生未曾体验过或认识上不去。面对这样的考题,考生首先要冷静,力戒慌乱、焦急,然后展开联想,从自己经历过的、听过的、看过的、读过的、交谈过的诸多方面的内容中选出一个点,尽量靠近文题,扣住文题,构思成文。

  4.体裁难定

  如某地文题“生日”,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又如某地文题“伸出友谊的手”,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这类题体裁灵活,要求宽松,能适应不同同学的需要。然而它们也给考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考生需要考虑写哪种文体顺手、好得分,在酌定文体时就费了不少时间,有的同学写到途中写不下去,又调头重写。

  应对此类文题的方法,一是把握住自己的心理流向,保持冷静;二是注意把握住阅读文题的最初感受,它往往反映作文构思的最佳选择;三是确定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文体,中途不要再换。

  5.观点难出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说的是某一富翁看到别人住在好看的三层楼上,也要工匠给他盖出第三层楼,但不要盖第一、二层楼。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据此写篇议论文。此材料寓义丰富,但考生绝大多数只提出“要打好基础”的观点,考场作文主题雷同。

  排除此类干扰的方法是研读材料,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努力地提炼出若干种观点,然后特别考虑自己拿出的第一个观点是否与别人相同,小心地删去几个观点,最后确有把握地确定一个观点。

  6.有劲难使

  如某地材料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一张详细的个人履历表,要求按照此表写一份“人物小传”。这个题完全避免了猜题押题,可以使所有的考生的“考前准备”排不上用场。但由于“小传”的平实性,也会使一部分优秀的考生无法施展自己的写作技能。

  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就得考虑如何在构思上去进行突破,力求用全新的结构模式完成全文的写作,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表达,要在平实的基础之上做到生动与准确。

  另外,还有两题选一、一材多作以及题型太新太活等因素,都可能给考生一定的写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中考作文复习中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一些抗干扰训练。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