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中考凝眸】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无疑就是文章的“骨骼”了。失去了健壮坚实、功能齐全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无处寄托。如果你疏于配齐、锻炼文章的“骨骼”,就会大大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考场作文中,在结构方面的容易问题主要有

  一是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常常是围绕一个中心写着写着,中途岔出别的话题。这样的文章,从内容上看,多数表现为离题;从结构上看,则是文章线索分散,笔力分散;

  二是恣意妄为,逻辑混乱。事先没有通盘考虑,写一段想一段,写到哪算到哪,不尊重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即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导致言之无序,思路缺乏条理性。阅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基本上都会被打入四类文、五类文之中去;

  三是层次不清,分段失当。表现为层次和层次之间内容杂糅交错,在某一个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有心的中考阅卷老师曾做过统计,大约有19.5%的同学分段上都存在段落太长或者过细、内容杂糅等问题;

  四是缺乏过渡,忽视照应。表现为内容转换过程中不会用过渡性语句,前面提到的问题在后面没有着落,后面出现的内容不见前面有铺垫。这样一来,即使文章内容不错、语言不错,也会因为结构上的不严谨而降入二类文的行列。

  五是剪裁不当,头重脚轻。表现为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或者是开头浓墨重彩,后面无尾而止(主要是因为不善于安排答题时间而没有时间写完留下的遗憾)。由于详略处理不当,文章的结构不美暂且不说,还对主题的表达带来直接的影响:中心不突出,有偏差。

  造成结构松散和混乱的原因,或者是的思路没有理清;或者是没有做到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对文章作出通盘的考虑;或者是行文方面着力不准。

  【感悟升格】

  下面是一篇以“风”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李白困窘,不肯“摧眉折腰”;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当利益之风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这段文字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但举例没有注意时间性,议论与叙述照应不周,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与衔接,造成思路不清。修改段,要调整所举事例的顺序,注意议与叙的对应关系,使文段具有整体感和连贯性。下面是升格文段

  顶风而行,就得有高尚的品质。确实,要顶风而行,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质作坚强的后盾。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会不怕贫穷,不畏强暴,在正义与邪恶之间,选择良知,选择正义。子路家穷,只是背米养亲;李白困窘,也不肯“摧眉折腰”;张作霖手黑,也可为东三省而死……这些人就凭着一颗正义之心,凭着高尚的人格,凭着“既吾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顶住了世俗之风,霸权之势。这样,当利益之风围着你,缚住你的手脚时,你才会恪守“男儿重义气,何用刀钱为”;当功名的旋风卷起时,你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当道义与生命夹击你时,你才会选择“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现实生活中,攀比风、吃喝风、行贿受贿风、崇洋媚外风、卖国求荣风……当这些形形色色的歪风邪气朝我们涌过来的时候,只要我们能够坚守阵地,顽强对抗顶风而行,至死不渝,相信没有正义之风吹不到的地方。

  改后的文字以“议—叙—议”的思路行文,衔接自然,照应周密,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表意清晰流畅,让读者在慨叹语言的雄辩之风的同时感受到思维严谨之美。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