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考点透视窗

  半命题作文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把风筝放飞在蓝天下”就是对半命题作文生动恰当的评价。半命题形式既便于考生放飞个性的风筝,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还便于教师客观公正地评分,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统计的2004年100多套中考作文题,半命题19,占18%;2005年70多套作文题,半命题19套,占27%,其占比紧随命题作文之后,表现出紧追不舍的气势。所以,2006年中考作文命题形式看好半命题应是明智之举。

  中考风向标

  近两年中考半命题作文显现出哪些特征,给我们传递着哪些信息呢?

  一、导语激情洋溢,示例启思。

  例如2005年河南省非课改实验区题:“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原来就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老师给你的赞许的目光;幸福原来就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给别人的一次宽容;幸福原来就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请以‘幸福原来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导语亲切朴实,富有真情,能激起考生共鸣,6句判断句作例示,有形与无形兼有,人予与己历同在,情感与理念并存,广阔的选择空间由你挑选。

  二、给出的一半文字不拘一格,富有新意。

  例如:“___________(付出、独处、看球赛),也是一种享受”(2005年山西题之二);“__________是把双刃剑”(浙江宁波题之二)。前者“也是”这一词语暗示对题中的“享受”的理解必须超越一般层面,从“另类”角度切入;后者亮出喻体“双刃剑”,要求考生准确把握这一“__________的瞬间”或者“瞬间的__________”

  应考方法帖

  一、补题前先把握已给命题文字中的概念。

  例如审读“__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时,先把把握“双刃剑”的喻意,然后明确适用范围一般是指众所公认的“好事物”,用其正面、有利的一面而消除其副作用或负面影响的事物。据此,“年轻”、“科技发展”、“大众传媒”、“互联网”可以补入题内,而“毒品”、“地震”这些众所否定的事物就不在“双刃剑”之列。

  二、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2005年河南省课改实验区考半命题作文“最美丽的__________”,众多考生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一位考试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做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2005年湖南益阳市课改实验区考“走近__________”题,有位考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河南考生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2005年广西南宁市考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____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三、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例如写“窗外的__________”(2005年陕西省),补“风景”就不如补“那只蝴蝶”容易展开和挖掘;写“__________之乐”(浙江舟山),补“游山”就不如补“雨中游普陀”更能集中地抒写游兴和乐趣。

  专题演练题

  一、请以“走过季”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在“春”、“夏”、“秋”、“冬”四字中选择一个补入题内,补全题目后作文。

  [提示]

  题中之“季”,既指自然界的,也指一种情感体验,一语双关。所以填哪一个“季”,必须以自己的独特感悟为依据,将自然季节的特征与自己个性化的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二、因为不坚持,天空中的云才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依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因为不停留,小溪才能涓流不息。

  请以“我不依恋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提示]

  导语的主旨是: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生生不息,源于它的善于与时俱进和从不固执。人生也是这样,人的发展完善须学会取舍,远离固执和拘泥。所补词语可实可虚,有象征义的词语更能出新,如“我不依恋春风”、“我不依恋蓝天”等。

  三、请以“给我一个(或“一次”“一缕”等)__________,还你一个(或“一地”“一池”等)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先补题目,然后作文。

  [提示]

  注意前后所填要有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如“机会”与“梦想”、“舞台”与“成功”、“一缕春风”与“一园百花”等。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