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2008年中考记叙文写作:妈妈,我想送您康乃馨

  记得小时候,所有和母亲有关的节日,我都会很诚挚地为妈妈送上用彩笔绘制的贺卡,写一句“妈妈我爱你。”简简单单。(“简简单单”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却不简单。没有这四个字,“诚挚”便成套语,文章也少了掩卷回思的意味。)每次她(这里的“她”应改为“妈妈”。后文有多处也都应该这样改。不少中学生的作文常忽略人称代词的使用位置。)搂着我,亲亲我,笑得很开心。(这11个字,何等简洁,又何等真切。写母亲的笔墨不多,但很准确传神。)我不明白,也许她为我有一双巧手而骄傲吧!我常这么想。

  很快,我长大了,一眨眼比她还高了,妈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是重复着为我所做的每一件,她很细心,把她的关爱渗透到我生活的每一个空隙中去。(“空隙”二字可以读为:母亲把“我”的每一空隙都填满了,被填满了空隙的“我”受不了了。)然而我不了解,她似乎爱我爱得过了头,(要加上个“竟”,意思才算表达到位。好像很多中学生作文总是思不及此。“竟”的使用频率太低。)成了一种束缚,一种烦恼。我觉得她活得太累,天天为了细如牛毛的小事在我耳边唠叨。她脾气不好,工作压力,我的任性,种种原因,她常发火,有时发得有些莫名其妙,倔强的我只是不甘示弱地抵抗,或以长时间的沉默证明我的胜利。她不很了解我,(读到这一句,才觉得前面一句“然而我不了解”原不是泛写。)因为我不常和她交心,什么都放在心里锁进日记,从不和她说自己的秘密。长大了,似乎和她也离得远了,给她买礼物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习惯。(“可有可无”,十分恰切。这确是某一个年龄段的父母与子女感情关系的一个写真。)

  5月10日,母亲节,一场争吵,给我的热情泼了冷水。本想拿出一个月的积蓄给她买块冰激淋蛋糕(尽管大部分都将装进我的肚子),再送一束康乃馨,我想她一定会高兴。然而,一切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甜蜜温馨,(照应冰激淋蛋糕和康乃馨,无须刻意配合,好在自然妥贴。)我和她又开始了“冷战”,看着抽屉里准备好的钱,一气之下,我把它狠狠关上了(一个小镜头,抵得许多话。写动作也是写心理,值得玩味。)

  ……我似乎在寻找一种平衡,见到每一个朋友,都会急切问上一句:“你给你妈买礼物了吗?”大多数回答是买了,再津津乐道他们的母亲是如何如何的开心,没有一个人有我这样的理由。(这一句不但多余,而且达意也不准确。写完认真读一读,或者凭敏锐的语感,当不难发现。)我希望有某一个和我一样,在母亲节这天和妈妈闹别扭,这也让我舒服些,至少别让我自己觉得太不孝。(寻找“平衡”这一段写得好,有心理层次,也使文章有了波澜。)

  伫立在花店门口,我犹豫着,到底买不买,我不知道,我想靠它结束“冷战”,可倔强的脾气使我始终没肯体谅妈妈,说实话,我还在生她的气。当时看来,要对她说声“节日快乐!”似乎就代表“屈服”,我不愿意。最终,我用一枚硬币作出了决定,正面买,反面走,硬币从指尖弹了出去,跃上半空,又旋转着落地,(又一个小镜头。“弹”“跃”“旋”“落”,来得多么轻巧,又是多么轻易。可不料刹那间竟引起心灵强烈震撼。非亲历者不能写此。)就这么一刹那,我突然希望它是正面,突然渴望妈妈的笑脸,突然很想送她康乃馨,哪怕只有一朵。没有原因,只是有某种感觉强烈震撼着我,可惜,硬币稳稳当当停在了反面,我更茫然了,作这决定真有这么难?我问自己。既然让硬币作了决定,就听天由命吧!

  那一天,我始终沉默着,可只要妈妈在,所有与母亲节有关的东西我都躲避着。在她的忙碌生活中,似乎根本不存在这些节日,或许因为我从没在这天送过礼物而习以为常,她什么也没说。(女儿在刻意回避,母亲则习以为常。这里没有说出的,比说出的还多。)

  临睡前,我的书桌上又放着一杯牛奶,不用说,妈妈默默地做了这一切。(既说是“一杯牛奶”,可又说是“一切”。似不配对,而又极其配对。)喝着牛奶,我忽然觉得愧疚,忽然难过,忽然体会到我对妈妈无形的伤害;忽然自责我竟用一枚硬币掂量了妈妈对我的爱?!忽然非常想给她送上一大束康乃馨;忽然很想对她说一句一直难以启齿的话:“妈妈,其实我很爱你!”我很想补送上一束康乃馨,很想看她欣慰的笑脸,(一般人写到这里,只须几句话点明主题便告完篇,而偏不。连用几个“突然”都有非这样倾吐不可的力量。再回头看前面的三个“突然”,也一样能扣击心弦。)我知道,她要是听了这些,也许会脆弱地掉泪……(戛然而止。真没想到竟会“止”在“脆弱地掉泪”这一句上!女儿难以启齿,母亲何尝不知。可怜天下母亲心,果真都是脆弱的呵!)

  [总评]

  这一篇作文有两点值得称道

  其一,此类题材不少中学生都写过,但写得既真切感人,又让人掩卷思索,却并不多见。这就叫有思想。写生活,写事件,写人物,如果没有写思想,就免不了一般化。

  其二,选择母亲节这一天表现爱的冲突,很有典型意义。这一天本是化解矛盾的好日子,但偏让争吵发生了。但她又不写表面的冲突,不写简单的忏悔,却写内心感情激荡的经历。这个经历也写得不肤浅。借一枚硬币把“可有可无”和茫然无措的心态,写得虽不淋漓却也尽致,十分符合一个任性女孩的个性。其实,心理活动并不比语言行动更难写,中学生读者想必可以从杨沁的作文中得到启发。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