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专家教你做现代文阅读题之三:把握要求,正确答题—说说现代文阅读题的答题语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9-3-17 16:24:47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学以致用之现代文阅读答题语言训练

  (一)海水淡化的困境

    ①随着近几年淡水资源的不断枯竭和海水淡化成本日益降低,海水淡化工业已经像全球变暖一样炙手可热,让国内外的科学家、商人都想在这一领域大干一场。据统计,到2006年初,全球已经拥有了12000多座海水淡化厂,有每天制造4000万立方米淡水的能力。预计到2010年底,这个规模还能增长12%。

    ②所谓海水淡化,其实是从海水中提取淡水的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技术。反过来讲,海水淡化过程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海水浓缩”的过程。就拿目前比较流行的反渗透处理法为例吧:当海水从半渗透膜通过时,只有像水分子那样小直径的分子可以来去自如,而像盐分子这样的大个分子却只能“吃闭门羹”,被乖乖挡在外面,由此而增加了海水的浓度。科学家们为了保证淡化的质量,防止小孔被过多的盐分子堵住,浓缩的海水需要被及时带走。这就导致海水淡化会产生副产品“淡化废水”,这种废水既高盐度,又高碱度,并且其中富含重金属,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这种环境问题在海水淡化应用最广泛的地区中东地区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因为该地区拥有世界的50%海水淡化能力,每天能生产l000多万立方米的淡水。由此可以肯定淡化废水的排放量也是惊人的。仅海湾地区,每秒钟可以生产115立方米的淡水,但是每秒却制造1000立方米的浓缩海水,就快赶上当地最主要的沙特阿拉伯河的径流量每秒1456立方米了。如此发展下去,海水会越来越浓,海洋会越来越稠了。

    ③淡化废水排放虽然不像化工厂泄露那样见血封喉,但是排放出来的化学物质数量也是十分庞大的。其中,最让人关注的两种物质就是氯和铜。海水淡化厂引入的海水通常需要经过氯气消毒。溶解的残留氯气排放出来大部分会自发地分解和稀释掉。然而相关毒物学研究表明,低浓度的溶解氯气依然是海洋生物的“鹤顶红”。因此美国环境管理局规定,海水中氯的长期观测值应该低于每升7.5微克,短期值也不得超过每升13微克。更为致命的是,氯和水中的氧形成的化合物,结合海洋中的有机物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

    ④和单独的物理化学分析不同,现实中的淡化废水不是简单的毒性叠加,而是一个毒药的“满汉全席”。通过复杂的机理,盐度、碱度、高温和化学属性很有可能相互增强。然而我们对这些潜在的复合毒性还知之甚少,需要相关的研究来揭示其中的奥秘。另一方面,海边生态环境对淡化废水的排放也有很大影响。例如,海底的海草、水藻和珊瑚礁能降低海水的流动和海底沉淀物的迁移,从而把废水排放问题转换为局部环境的灾难。因此,淡化废水排放口的位置应该尽量躲开这种海底动植物茂密的地方。

   ⑤纵使海水淡化困境重重,然而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目前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和十全十美的,因地制宜和正确地施用科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我们需要的东西。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9期下 文/王若谦 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海水淡化的困境有哪些?

    【答题提示】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意思,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思路,并对文中有关词句稍作调整后加以概括。

    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提示】解答这道题时,“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很清楚的,容易遗漏的是另一种说明方法。从“仅海湾地区”可知这种说明方法。关于作用,很容易看出采用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淡化废水的排放量大,而忽略其深层作用。因此表述时要考虑紧紧围绕说明中心。

    3.说说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答题提示】这里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首先要弄清“鹤顶红”这词的意思,再结合语境体会其在文中的含义。

    4.第⑤段中,“海水淡化仍然是我们需要给予考虑的方法之一”中的“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提示】答题时可先把原句与改句进行比较,体会其差异。表述时先表明是否能删去,然后陈述理由,即原句是什么意思,改动后变成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差异。

(二)读书断想

     ①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索隐,借以增长智能。打开书,那些啼叫着的文字,会扑棱棱地飞进我们的灵魂,教我们以种种美的飞翔方式

    ②读书是一种聆听。每本书都是一个寂静在那里的生命,每篇文字都是一人的倾诉和呐喊。面对先圣今贤娓娓道出的精致美文,聆听那些足以启人心智的教诲良言,参悟那些醍醐灌顶的人生哲理,会使无知、愚钝、猥琐而粗糙的我们羞愧自省。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学问、眼光、见地,更有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这些难以寻觅的稀有元素,在潜移默化中都有可能融入我们的血肉,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从而厚重我们有限的生命历程,茁壮我们浅薄的思想,拓展我们狭小的生存空间。

    ③读书是一种沐浴。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荡涤着浑身的污垢。宋朝文人黄庭坚语:“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书里乾坤,纸上心迹,记载着前人的智慧和学识,涵养其中,浸润其里,让书的清泉洗涤一下我们锈蚀的大脑,有可能让我们远避世俗的侵蚀,少一点浮躁,多一分清纯,少一点庸俗,多一点儒雅,提升精神的品格,渐达高远的境界。

    ④读书是一种登攀。山登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固然令人艳羡;然而气喘吁吁、拾级而上的登攀过程同样弥足珍贵。人生所能领略的风光,许多都与先前的读书铺垫有着千丝万缕的因缘。一本本好书,一篇篇妙文,都是我们攀登思想之巅的台阶。很多时候,也是我们越过坎坷,飞出人生困境的羽翼。

    ⑤读书是在养气。“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养不同的气,“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海水泱泱,气势雄壮;山泉淙淙,曲折峭拔;动荡起伏的波澜自然流畅,汹涌澎湃的浪潮汪洋恣肆。热烈奔放是张扬,喷薄的是活力;含蓄深沉是内敛,阐发的是静悟;凝练清新是老道,浓缩的是睿智;朴素隽永是真纯,流淌的是恬然。孟子的浩然之气、项羽的豪气、李白的锐气、文天祥的民族正气、朱自清的民族骨气……都可能在阅读与浸染中充盈我们的血管,饱满我们的灵魂,从而让我们俯仰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个能挥毫泼墨而大写的人。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7年第17期 文/陈道海 有改动)

    1.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答题提示】首先要通读全文,在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的基础上,寻找相应的语句,或引用原文,或重新组合,或概括提炼。一般来说,观点常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处,在阅读时需格外留意。

    2.第②段中加点的“稀有元素”指的是什么?

    【答题提示】在原文中寻找,找准后要进一步分析,不能照搬,有时候还需要调整。这道题如把前面的“知识、学问、眼光、见地”也答进去就不妥了。

    3.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读书的好处?

    【答题提示】这道题解答时需要概括每一段的意思,然后联系起来思考。

    4.阅读第⑤段,你能说出画线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气”吗?试举其中一例。

    【答题提示】解答时要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并紧扣其“气”的特点来选择相应的故事或作品或句子。

    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仿照文中排比段,再写一组句子。

    【答题提示】首先应分析排比段的特点,然后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撰写。

参考答案:

  《海水淡化的困境》

   1.对水下生物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可以形成对身体造成不可逆损害的致癌物;增强了海水的毒性;对海边生态环境也有影响。2.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了淡化废水的排放量大,对水下生物破坏的严重。3.鹤顶红是一种剧毒药,在这里喻指低浓度的溶解氯气毒性极为强烈。4.不能删去。“之一”说明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有很多,海水淡化仅是其中之一,如删去,句子意思就变成了面对日益紧张的淡水资源,我们需要考虑的方法仅仅是海水淡化了,与原句意思不符。

  《读书断想》

   1.读书可以怡情悦性,解闷消愁;也可以探赜索隐,借以增长智能。 2.人格的魅力、风骨的傲然和境界的高远。3.从启人心智、净化灵魂、改变思想、滋养精神等方面论述读书的好处。 4.示例: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项羽“彼可取而代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文天祥的《正气歌》;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领美帝国的粮食。5.示例:读书是一种呼吸,精灵般可爱的文字是幽兰香草,处处散发着醉人的馨香。那富有正义感的文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那侠骨柔肠、博爱众生、代表社会良知的文字,又能“敢遣春温上笔端”。在弥漫着油墨书香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心的律动和血的奔涌,也品味着人生的细致与精美。

上一页  1 2 3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