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阅读理解 > 正文

  讲:考场作文如何成功构思

讲前综述  

   考场作文构思往往和立意连在一起,构思能另拓一面,深入一层,立意才能胜人一筹。题材类似、构思平庸、立意一般的文章与构思别致、立意新颖的佳作相比,评分会有一到两个档次的差别。考场上看到作文题后,同学们怎样才能避免思维“短路”和从众思维,根据自己的素材储备,快速而个性化地进行构思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技法。

构思要诀

  要诀一:化虚为实,由实而虚。面对较抽象的“虚”题,如果你就“虚”说“虚”,往往难以驾驭,容易写得空洞。最好的写法是化虚为实,选取自己积累中能与题中“虚”义对接的“实”事,叙写时由事(实)而“虚”,升华主题,回扣文题。比如2008年广东中考作文题为“虚”义色彩较强的“脚步”,有位考生化虚为实叙写“我”初三时情绪低落脚步徘徊,母亲和同桌帮助“我”走出迷茫,踏上正确道路的具体过程,结尾由实而虚:“梦中,天空不再灰暗,多彩的霞光照耀大地。我们踏着坚实的脚步,追逐属于我们的朝阳。”通过这段文字巧妙地揭示出“脚步”的寓意坚定乐观,充满自信,笑迎目标……

    要诀二:避俗就己,亮出个性。“避俗”就是避开多数人可能写的题材,“就己”就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个性色彩强烈的素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2007年江苏盐城中考作文《 改变了我》,很多考生补入“老师”“父母”“名著”等极易撞车的词语,而有位考生善于“避俗就己”,他补上加了引号的“我”字,以此为题材构思成文,让人耳目一新。

    要诀三:巧对热点,精选角度。有的考生准备了很多“热点”材料,例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热点素材,一见到题目就把这些材料不加变换地写进去,结果大同小异,鲜有个性。2008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一道风景线》,较多考生将抗震救灾中的诸多感人事例作为“风景线”,构思大同小异,角度相同,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而有的考生虽然也写抗震救灾,但他们有别出心裁的切入点、个性化的体悟和精致化的描写,做到所写人物事例与其他考生虽然相同,但切入点和体悟却来自自己的创造。如有位考生写抗震少年英雄何翠青的事迹,巧妙地从她的姓名切入,又从她的姓名升华主题:“柳梢翠绿,草色青青,这是爱心的蓓蕾!这是生命的亮色!这是90后的骄傲!这是祖国的希望!何翠青,我的好妹妹!你永远是我心中一道亮丽翠青的风景线!”这种“冷静面对热点、精心选择角度”的笔法能给人新意扑面之感。

    要诀四:妙引“李杜”,古为今用。“回到古代,复述经典”是中考作文的常见手法,但不少考生往往没有创意,要说“坚忍不拔”,必引越王勾践;论证“淡泊名利”,少不了李白放逐、陶潜归隐,且视角陈旧,语言雷同。“李杜”文章在,引用贵出新:1.独特角度选材显示深厚积淀,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巧”;2.构思中要融入个性化见解;3.引古及今,以古衬今;4.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以情立意。2008年黑龙江中考作文《珍爱 》,有考生拟题《珍爱心灵的抉择》,用“举杯对月酌”“烟雨任平生”“神州何处望”这三句改写过的古诗词名句做小标题,从李白、苏轼和辛弃疾的不同“抉择”中感悟他们所追求的不同理想,结尾写道:“抉择,不朽;珍爱,穿越历史的迷雾;心灵,前人与后人,在这里交汇,彼此交融。”引用古诗的巧妙角度,人生哲理的个性解读,使文章新意迭出,亮点频现。

    要诀五:个性思维,反弹琵琶。比如话题“追求”,很多考生都会青睐“飞蛾扑火”和“流星划空”这两个比喻,但有位考生却勇敢地对这两个旧喻说“不”:“飞蛾,固然勇敢,可是光和热并不可能属于它,飞蛾的固执只能留下一堆烧焦的碎片。流星的确让自己发光发热,可是那只是一闪而过,之后便灰飞烟灭,除了给人们增添一道瞬间划过的弧线的记忆,别的什么也没有。有的人正是为了追求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自取灭亡,正如飞蛾一般;有的人正是为了追求那一时的风光而付出过高的代价,正如流星一般。这些追求,不要也罢。”文章至此笔锋一转,由抑转扬,热情颂扬树根乐于奉献的追求和雄鹰充满自信的追求,以生动的文字正面立论,具有强烈的思辨性和哲理性。需要注意的是,反弹琵琶法决不是信口开河,只有“反”得有理,“弹”得入耳,才能奏出令人称颂的乐章。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