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1)余幼时即学(2)录毕,送之(3)媵人持沃灌

  2.翻译下面的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4.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1)暮冥冥( )(2)多于此( )(3)春和明( )(4)不物喜(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微斯人,吾谁与归?

  3.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依次标在下面的方格中)

  4.《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 ”;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

  5.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

  6.下则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

  【相关】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5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而之( )( )(2)亲戚之( )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翻译下列句子。(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

  事例:

  (2008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试题)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阡陌( )(2)便还家(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4.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5.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008年吉林省中考试题)

  (五)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 间:

  (2)小惠未 徧:

  (3)神弗也 福:

  (4)玉帛 牺牲:

  2.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战/不物喜,不己悲

  B.小大狱/四时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我也

  D.登轼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答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

  鲁庄公:

  (2008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

  (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1)故不意也:(2)长跪而之曰:

  2.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秦王使人安陵君曰 ②太守谁

  B.①秦王不 ②俟其欣,则又请焉

  C.①安陵君其寡人 ②潭中鱼可百头

  D.①终守之 ②借子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2008年江苏徐州市中考试题)

  (七)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1~5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鱼而取熊掌者也 ②屋俨然

  B.①是故所欲有甚于者 ②同舍皆被绮绣

  C.①是亦不可以乎 ②然胡不乎

  D.①万钟我何加焉 ②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C.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试题)

  (八)阅读《出师表》选段和《中国古代寓言选·晏子之御》,完成1~4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任选四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表达了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2008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题)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合。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

  (1)谈笑有( )

  (2)无案牍之( )

  (3)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

  日: A.太阳 B.白天 C.日子 D.每天,一天天地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简答题。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2008年福建厦门市中考试题)

  (十)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4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丘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不讲信用)

  C.及事(完毕)

  D.先一日(约定的日期)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相委去 ②杂然前陈者

  B.①计日告 ②传一乡秀才观

  C.①遂止野亭 ②骈死槽枥之间

  D.①为人若此 ②安陵君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2008年湖北潜江等地中考试题)

  (十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齐地方千里

  2.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shuò”,其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读音: 词义:

  3.下面几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1)时时而进 (2)中力拉崩倒之声

  B.(1)臣知不如徐公美 (2)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徐公 (2)骈死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 (2)吾欲南海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又各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白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008年湖北黄石市中考试题)

  (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题。

  【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泓:泓水。②既:尽,完了。③济:渡过。④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⑤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1)公将之( ) (2)宋人成列(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甲文中“齐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2008年福建三明市中考试题)

  (十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2)日,更定矣(3)冻风时作,则飞沙走砾(4)而此地与余近

  2.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

  5.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怎样的心境。

  (2008年湖南常德市中考试题)

  (十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明·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

  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A.日有廪稍之供

  B.撰以为贽

  C.之论辨,言而色夷

  D.其借书亦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答:这一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2)予幼好书,家贫难致。

  4.综合与延伸。

  (1)甲文借到书“手录”,乙文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2008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十五)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6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天大雨

  B.为天下,宜多应者

  C.援之曰

  D.确为,当如此矣

  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佣者笑应曰/足肤皲裂不知

  B.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  C.当立者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边野/又留蚊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

  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2008年云南昆明市中考试题)

  (十六)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páo,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两狼之并驱如/令嗥

  B.目似瞑,暇甚/甚仓皇

  C.狼不敢/跑号如状

  D.相数十步/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试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