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之”,跟“邑人奇之”的“之”指代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 )

  A.忽啼求 B.传一乡秀才观

  C.借旁近与 D.余闻也久

  2.用课文中的话介绍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1)五岁之时:(2)十二三岁:(3)二十岁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浯。(1)父异焉(2)邑人奇之(3)泯然众人矣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跟“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缘溪行,忘路远近

  B.渔人甚异

  C.而两狼并驱如故

  D.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2.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故事发生的时间,这篇课文可分作几层?请概括层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孙权是怎样说服吕蒙“就学”的?

  5.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6.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第一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3.第一段由“环滁皆山也”起笔,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

  4.比较下面两组句式不同的表达效果。

  【甲】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

  酿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醉翁亭,翼然临于泉上。

  5.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第一段文字,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引导我们来到了小石潭边,看到了多种不同的景物。如果让你把这段文字分为两个层次,你觉得应该从哪儿划分开?为什么?

  2.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出这一特点的?

  3.描写潭中的鱼,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和修辞手法?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分别写的是什么?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文章开头交代时间为什么要使用明代的帝王纪年?

  3.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写堤、亭、舟、人?

  4.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5.舟子为什么说“痴”?

  (六)阅读下文,完成1~6题。

  记王忠肃公翱事

  崔铣

  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任信。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希冀非心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为畿辅①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②,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③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④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⑤宛然。

  【注释】①畿(jī)辅:旧称首都周围一带。②长铨:担任吏部的长官。③驾:坐车。④阳:表面上,假装。⑤识:同“帜”,标志,记号。

  1.对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婿不遣(坚决) B.婿不调(竟然)

  C.今以半公(赠别) D.非贿得之(这)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而翁长铨 B.公固知某不贪也

  C.内所著披袄中 D.列贾五百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

  (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

  4.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内涵。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

  5.通过“列卷火之”“拒婿调迁”“珠还原主”三则小故事,表现了王翱怎样的美德?

  6.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七)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不受。(2)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3)遇敌不动。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三个句子的意思。(1)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2)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3)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3.这篇简短生动的人物传记对岳飞一生的行事进行了总结,请根据内容概括出岳飞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5.《满江红》是岳飞很有名的一首词,你能写出其中的一个名句吗?

  (八)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5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2)礼愈(3)濂以实对(4)间召问群臣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诚然,卿不朕欺。

  3.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