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雪山上的父亲

  岳立功

  夕阳收罢最后的余辉,高原的太阳隐退到皑皑雪山后面去了。格尔木河流金溢彩,变幻着万千奇致,有如都市高楼闪烁的霓虹。于是,我想父亲的那句话一点也没错:雪山上也有一条美丽的深圳河。

  我去的地方就是父亲所说的那条雪山上的深圳河地球上最高的兵城格尔木。那一天团干部专门引我去看烈士陵园,在一块依稀可以辨认的石碑上,我找到了父亲的名字。

  父亲来格尔木的时候,条件比眼下要艰苦得多。父亲所在的汽车团被戏称为“军中游牧部落”,担负着驻藏部队80%以上的物资运输任务。在那块埋在天国门槛旁边的披雪石碑上,只有一行冰冷的文字: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

  父亲的车队就是这样成年累月一趟又一趟与这“地狱之门”擦身而过。那一年,父亲为了帮助修理一辆出故障的军车而掉队,他和那位战友被困在茫茫风雪里。从唐古拉山口涌来的飞雪很快埋没了半个车身。两个战友只能紧紧在驾驶室里搂抱着,用共同的体温与死神搏斗。那一回,父亲捡了一条命,却冻残了一只手。

  第二年,父亲没能如愿下山,却搬到了更高的地方。七月,昆仑山下突降雨雪,肆虐的雪水挟着汹涌的泥石流,袭击了兵站附近的藏族村寨。父亲和战士们帮助受灾群众撤离险境,途中被突然袭来的两股汇合雪水卷了进去,父亲不顾自己的伤残,救起了三名藏胞兄弟,当他拽着受伤遇险的一个战士的手向上爬时,一股巨大的雪水吞没了他俩的身影……

  这些故事是父亲的老战友讲给人听的。政委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指着一块块墓碑上的名字:贾洪照、李春芳、陈国英……四十年来,小小的青藏兵战部,就有一千多名官兵,把生命献给了雪域高原。

  当我第一次经过唐古拉山口时,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面对着默默无声、屹立在世界屋脊的唐古拉山军人雕像,我对于父亲的一切疑问,全部找到了答案。

  父亲身材并不魁梧,就像故乡那条南国的小河,有几分灵秀几分文弱这是乡亲们给他的评语。但父亲在我的心目中,影像却是模糊的。四年一次探亲假,他还不如一只来去匆匆的候鸟。因为穷,他当兵去了,却去了个更穷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母亲也说得不怎么清楚。母亲说  较之内地,也许格尔木的春天要来得迟的多,但高原迟来的春天却是世上最令人怦然心跳的季节。格尔木河蓝得像高原明澈的天空。眼目所及处,永远是望不尽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得发蓝的青稞,如锦似缎。我终于明白了,守卫高原,就是守卫圣洁,守卫尊严;守卫高原,就是守卫收成,守卫故乡。

  格尔木河,我雪山上的故乡河啊!

  (央视国际第三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品)

  1.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文题“雪山上的父亲”的理解。

  2.加点的“天国门槛”和“地狱之门”意思相同吗?它们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加线句的描写很美,但实际上却是指。

  4.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面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夕阳收罢最后的余辉,高原的太阳隐退到皑皑雪山后面去了。格尔木河流金溢彩,变幻着万千奇致,有如都市高楼闪烁的霓虹。

  (2)格尔木河蓝得像高原明澈的天空。眼目所及处,永远是望不尽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得发蓝的青稞,如锦似缎。

  5.当第一次经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他认为自己“对于父亲的一切疑问,全部找到了答案”。他的“疑问”是什么?答案又是什么?(后一问可用文章原句回答。)

  6.文章结尾虽然简单,却不仅照应了开头“”一句,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原因。

  (二)守卫

  雷从俊 孙继革

  “五月雪,八月霜,九月一片白茫茫。”秋天还没有走远,一夜之间,山川素裹,漫天雪舞。无论是百里丛林,千里戈壁,还是万里草原,都投入了雪的怀抱。

  是谁,第一个走出门去,在茫茫世界中打开一条路?是谁,第一个拿起这冰清玉洁的武器,展开一场“雪战”?在军营,在北国的许多军营,雪,有时被哨兵塑造成一件件精致的作品,有时,它就是军人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

  千里之外的大山深处,一座小小的哨所迎来了它最灿烂的黄金季节──深秋。叶子红了,果子熟了,偶尔有点点白云从哨所前飘过,有潇潇秋雨从空中缠绵而下,将天地之间的距离瞬间拉近。

  是谁,躬身行跃在弯弯的山道上?是谁,矗立山巅,用犀利的目光巡视着一丝丝风吹草动?在山里,哨所是唯一高高筑起的旗杆,哨兵就在这旗杆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飘扬。

  大雪带来了天空的祝福,也收藏了大地的生机;塑造了圣洁的世界,也营造了一座座冰封雪裹的孤岛。军营是这里唯一的“人家”,哨塔是这里显著的标高。哨所的炊烟,在方圆一百多公里内,都找不到自己的伙伴。沿着哨所的小路向山外走,用不了一会儿,就走到了尽头。这里,没有多姿多彩的风景,也没有林立的店铺、满目的幸福。或许正因为这样,那些闲游的云彩都会成为战士们谈话的热点,那些普通的生活细节都会变成大家趣味盎然的娱乐,那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命都会引起他们热烈  的表达!

  单调与寂寞,让年少的心灵更容易创造出丰富与充实。巡逻归来,战士们像照顾恋人一样,悉心养育这些普通的花花草草。美丽,装扮着心情,也装扮着荒凉的群山。当然,与温婉细腻相比,他们更偏于豪放和激情。他们热爱运动,倾慕狂野,有时他们把浑身的活力都交给这圆圆的篮球,交给这仅有的很不规范的半个篮球场。有时,他们只属于训练场,属于那些或庄重、或雄阔、或机敏的步伐。的时候,他们一遍遍地温习着兵与枪的情感,一招一式地演练着可能发生的一切。

  无论风有多大,雪有多厚,在寥无人迹的千里边关,他们每天都要把一串串象形文字写在洁白的书页上!就连曾经在疆场上纵横驰骋的战马,如今也成了巡逻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矫健的雄姿,在长长的边防线上,伴随战士们送走一个个风狂雪暴的夜晚,又迎来一个个朝霞满天的黎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风从汉唐吹来,诗人笔下的风刮了两千多年,如今依然可以洞穿钢铁。在一个个风卷沙扬、冰封雪裹的日子里,战士们用梦想驱散寂寞,用热情挥洒豪迈,用青春的足迹在北疆边关谱写着一曲曲戍边卫国的绿色交响!

  在往事中漫步的老兵纵有千言万语也情愿不声不响,纵有壮志雄心也情愿在默默中表达。他们懂得在喧嚣中放弃,也懂得在寂寞中坚守;懂得在艰苦中眺望,也懂得在往事的温情里出发。

  五年前,一位已经在边防工作了十几年的军人只身来到这里,担负通讯线路的维护任务。为了支持他,妻子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带着孩子来到哨所,成为边防线上的最后一个夫妻哨。

  每天,他都要沿着线杆巡视、维护线路,莽莽荒原上只留下他一个孤单的身影。而不论是暴风还是狂雪,都挡不住他深深浅浅的脚步。

  作为哨长,他没有士兵,但他却说:“每根线杆都是我的战士。风掠过电线发出的声响,对我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因为那是战士的歌声!”

  林海雪原,因为有了边关军人,因为有了目光的坚毅、脚步的执著,因为有了马蹄的刚健,雪撬、爬犁的悠远,才有了祖国的概念和疆土的定义,而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传说。

  寂寞山岗,年轻哨兵的目光穿过远天、穿越寂寥,带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对人民真挚的情,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乐章。

  这简单而铿锵的旋律,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奏响、流动,同样的节奏,同样的有力,同样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崇敬,诠释着保卫国家、守卫和平的重任。

  (选自央视国际2006年11月6日电视散文)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赞颂的是哪些人?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边防,是边防军人的田野。巡逻,是边防军人的耕耘。(2)狂风吹落一场又一场漫天飞舞的雪花,却吹不落边关哨所生生不息的缕缕炊烟!冰雪一层又一层覆盖着茫茫林海,却覆盖不了边关哨所战士坚实的足印!阅读全文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边防军人的生活环境。

  4.阅读倒数第三段,谈谈为什么林海雪原“不仅仅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传说”?文末一段“这简单而铿锵的旋律”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简单而铿锵”的?

  (三)梦幻同里

  张抗抗

  ①春天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做同里的江南小镇。它位于太湖东岸,京杭大运河畔,距苏州只十几公里。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

  ②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天水相连,同里镇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圆润得使人不忍抚摸……同里镇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小桥流水人家又被人誉为东方威尼斯。同里镇上的嘉荫堂、崇本堂、世德堂、陈去病故居等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各有千秋,无一不力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浓烈的明清宅院的艺术氛围。

  ③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

  ④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遭贬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因是带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自然是不能如同位在高官时那样张扬跋扈了,自然得打破常规,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

  ⑤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凤颖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方能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这样一座显赫气派的私家宅园。取名“退思园”,只不过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罢了。

  ⑥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山水尽收眼底,心胸仍然豁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舸”,夏有“菰雨生凉”的情趣;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二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⑦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因此,中庭通往园内,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佳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

  ⑧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名闻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者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过错”么?

  ⑨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

  (选自央视国际2006年6月12日电视散文)是游览同里后写的一篇散文,按照其记叙描写顺序,首先写想念同里,然后总写,重点写,最后抒发游览同里后的感受。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说“同里是必须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从第二段看,同里有很多值得观赏和描写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小筑,但却将重点放在“退思园”上,其用意是什么?认真品味第⑧段,理解蕴涵在其中的意思。文章第⑨段不着痕迹地运用了表达技巧,请你试着品味一下。

  6.描写古代院落和建筑的文章很多,但是这篇文章却令人深思,令人遐想,其原因是什么?

  (四)拆字趣谈

  陈章

  中国的方块字,或象形,或象声,蕴涵玄机哲理,妙不可言。你看:天为一大,地乃土也;白水为泉,止戈为武;不正就歪,人为即伪;有水可为河,无木不成林;官字两个口,兵字两条腿;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江洋湖海三点水,忍字心头一把刀……

  有些字的组成很有寓意。譬如“富”字,一半是福,一半是灾;贪贫相近,祸福同旁。一个“人”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必须互相倚仗,相互支撑。飘飘乎而遗世独立,那就只能“羽化而登仙”(见苏东坡《前赤壁赋》)。所谓“仙”者,自然不食人间烟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而人一旦做了官,即便只是个小吏,也可以“使”唤人,“使”字很形象地表明了这一点。近来又有人考证:“走”“关”系就是送,咬耳根授机宜即为邪,某些看上去很有“威”望的男人,暗地里藏有一个女人……

  正因为汉字如此奇妙,故历来拆字的故事不少。《岳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于是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赵构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了一个“春”字。拆字先生看罢纳头便拜。赵构大惊。问其究竟,先生说,客官你看: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赵构听了,觉得在理,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拆字者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说完便赶紧开溜了。很明显,这个故事的导向是讽刺秦桧的。明末崇祯也有个拆字故事。说他向拆字先生说了个“友”字,先生听了说,不好,“反”王出头了。崇祯改口说,不是朋友的友,是有无的有。先生说,也不妙,“大明”江山去了一半。崇祯改口又说:是辛酉戊亥的酉字。先生说,完了,至“尊”被砍头去足了。

  上面两则故事,显然都是后人杜撰的。而下面这个故事却是真实的。

  “四人帮”时期,我下乡到农村。有一回,一位农民缴完公粮以后缴余粮时发牢骚说:“饭都吃不饱,还要交余粮。”知青中有人告诉他:“繁体字的余字有个食字旁,如今简化汉字,缺食也得有余了。”

  最令我叹服的是:民主这个词儿,是近代才出现的。而几千年前仓颉老先生造字时早就察觉、预感到了:  (选自《羊城》2006年6月21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拆字”一词的理解。

  2.我国东汉的文字学家许慎分析汉字的构造,有“六书”之说,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根据我们的汉字知识,看看下面在文中列举的两个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1)歪( ) (2)忍( )

  3.阅读末段加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对“民王”一词的理解,并认真揣摩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4.我国古代著名的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也记载了一个运用拆字编制的隐语,暗示当时人们不敢说出的愿望。请看下面的拆字歌,你能猜出它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哪一个人吗?(提示:此人是一个大军阀,干了不少坏事,姓名为两个字,后来为吕布所杀。)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五)冬日香山

  梁衡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开会三天,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洒的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嫩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的世界。,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枝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呈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枝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袖手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他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我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华,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争得更好的花,更好的叶,更浓的芳香。

  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选自东方出版社《把栏杆拍遍》)文章着力在描写冬日的香山,为什么反复写到春日、夏日和秋日的香山景象?其用意是什么?对香山景物的称呼不同,称“灌木”为“它”,称松树为“他”,观察冬景有了感悟以后又称香山为“她”。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如此表达的用意。由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你会想到苏轼的哪一篇文章?你能默写出苏轼在文中描写“寺的明净”的句子吗?

  篇名:《》

  写“寺的明净”的句子:作家写景绘形往往不在于物,而在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读后想一想,文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很有特点,请任选其一进行赏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