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基础知识 > 正文

  正确使用虚词是指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既要语意连贯、文气贯通,又要用简练的原则恰当地使用虚词。根据语境辨析虚词,能够正确使用虚词,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功之一,往往也是不少考生驾驭语言的薄弱环节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①对介词关涉对象及组成的语法结构理解的考查。②对副词限制修饰的语义的理解和考查。③对联接句子及分句间的关联词语的辨析和使用。④对句中虚词的辨析和修改。⑤对助词使用的辨析。从考查的形式上看,一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关联词语,一是对语境中虚词的使用进行正误判断。但还应注意,由于增加了语音试题,有可能将虚词的运用和实词的运用结合考查,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从选材来看,高考考查的主要是平时常用的、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的、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高考考查过的虚词有:不止(不只)、再、尽管、进而、得以、从而、跟、和、或、甚至、反而、于是、以至、而、还、然而、则、相反、往往(常常)、却、又、一再(再三)、多少(稍微)、的、如……就……、由于……因而……、既然……就……、只有……才……、只要……就……、虽然……但……、即使……也……、因为……所以……、既……又……、不是……而是……、不但……而且……

  复习重点:要正确使用虚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和突破:①了解虚词的语用地位的作用。②掌握常见的虚词的基本用法。③注意一些虚词的习惯用法。④了解虚词连接或关涉的对象范围,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对虚词使用的辨析和修改,体现了准确运用语言的要求,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推敲虚词的使用。

  1.从语句结构入手,查看介词所限制、关涉的对象是否完整、恰当,是否造成句子成分残缺。如①“对于经济建设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句中“经济建设问题”,是后文中所关涉的内容,而不是对象,“对于”应改为“关于”。②“对于这样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的重视呢?”句中“……现象”做了介词“对于”的宾语,造成整个句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2.从语句意义入手,查看副词、连词使用是否符合逻辑事理。如“他的这一论点和明代‘公安派’关于诗与时代的关系的论述,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句中“基本上”表示有另外情况,“完全”又表示无另外,前后矛盾。

  3.从表达的分寸入手,查看副词使用的程度是否贴切,是否符合语境的分寸感。如“……报告完了之后,又给这位科学家写信说:‘……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些帮助,特此致谢。’”句中写信致谢,用“一些”来表达自己所得,不礼貌,应将“一些”改为“极大”。

  考点6 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如“笑面虎”“挂羊头卖狗肉”“不管三七二十一”“八九不离十”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熟语包括成语和俗语。从2004年高考看,全国很多省份的试卷都采用了成语和俗语放到一题中考查的形式,成语的运用是词语使用的重点,也是难点。成语的考查是历年来语文考查的一个不变的题型,我们不能忽视。俗语的考查是新增的内容,一般来说出现在试卷中的俗语是比较常见的,没有必要大动干戈,死记硬背。复习重点:积累和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或经常使用的,但人们在使用中

  经常把握不准的,特别是那些整体意义和字面意义相差较大,使用时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人们经常误用的熟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成语中关键字词的读音。如“面面相觑”其中“觑”应读成q 。②成语中关键字词的书写。如“烦燥不安”的“燥”应为“躁”。③常见成语的出处。如“踌躇满志”出自《 》。(《庄子•养生主》)④成语关键语素的理解。如“杳无音信”中的“杳”应为无影无声之意。⑤成语意义的把握。如把“让大家有尽量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一句的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答案应为“广开言路”。⑥成语使用正误判断及修改。如中央电视台的“开心一刻”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真有点乐不思蜀。句中“乐不思蜀”是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显然与句子本意不合,应为“乐不可支”。熟语(成语)使用不当的几种类型主要有:1.望文生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