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正文

2011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课外训练:大年初一没下雪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10-11-9 11:43: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2011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课外训练:大年初一没下雪

  大年初一没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广州火车站突然静下来。时间还早,我买了份报纸,走向车厢。车厢里没人,我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个小站,上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牵着个小女孩,对着车票仔细核对座号,辨认清楚了,他们才坐下。整个车厢其实没几个人,你想坐哪儿都行。一看就知,他们是不常坐车的。

  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女孩的脸也是灰黄的,土头土脸的样子,他们坐在我对面。男人坐下去时,半哈着腰,发出一声短促的笑声,好象说:打搅了!

  这一路肯定无聊透了,你别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在火车上玩牌了,我继续看我的书。晚上,餐车送了一次面条,黏糊糊的,看着都没胃口。我拿出上车前买的江南酱鸭,要了一瓶啤酒,准备凑合着吃一顿年夜饭。

  我请对面的一起吃。男人连摆着手,说不吃,不吃。小女孩看着面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递过去一块面包,又撕了一只大鸭翅,笑着说:“吃吧,都过年了,客气啥!”我又拿出花生米、凤爪几样下酒菜,索性喝个痛快。

  我边吃边问:“你们回家过年?”“嗯……不,小孩子没看过雪,带她去看雪。”

  “喔。”我嘴里应着,心想中国还有这么浪漫的农民。

  没怎么说话,饭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动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问我:“叔叔,你看见过雪吗?”我很舒适地斜倚在椅背上,笑着说:“见过,白的,有的人说像糖,有的人说像盐……”

  “你给我说说吧,说说吧。”说着话,我想去洗手间,路过洗手池旁的过道,我看见那个男人抱着头,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断断续续的哭泣中,我听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岁时母亲去世了,九岁时她得了白血病,医生说今年可能是她最后一个春节了。爸爸问她想要啥,她说只想看看雪,生长在广东偏僻的山区,她从来没有见过雪。《济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愿望,在她的脑海中不断想象着真正冬天的模样。这个一贫如洗的父亲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车准备看雪。坐着这趟车去,坐着当晚的车回,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店和车上吃饭了。临走前,他们听了天气预报,说杭州今夜有一场大雪。

  我无法想象在这样一张灰黄皮肤的脸庞下有这样一颗细腻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给小女孩耐心地讲起下雪时的种种趣事。她那双黑眼睛就像在灰烬里的火星,一闪一闪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风很大,却没有雪。我拿了三百块钱给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给他们。他们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车旁拼命地摇着手。

  在回乡的时候,最怕碰风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赶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无雪,一夜无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炉旁吃火锅,窗玻璃上响起了淅淅的声音。我突然说了声:“下雪了。”

  1、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有什么含义?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诉”的情节,这段插叙有什么作用?

  3、“我”对父女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

  4、对小说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面是( )

  A、下雪时的种种趣事,激起了小女孩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也给了她父亲为女儿治好病的希望。

  B、小说虽然没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感染读者。

  C、父女俩送“我”上中巴,并拼命摇着手,表明他们对“我”的留恋和感激。

  D、文中所描写的男人是一个非常自尊、质朴、慈爱的父亲形象。

  5、如果将结尾改为:下车时,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和本文的结尾比较,哪一个好些?请作简要分析。

  《大年初一没下雪》:

  1、标题暗含“我”为父女俩末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我”对父女俩的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2、插叙的作用:(1)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2)交代小姑娘看雪愿望的由来。(或交代父女二人到杭州的目的。)(3)是使“我”后来感情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不屑(有些轻视)--注意--关注(或感动)--担忧(或牵挂)

  4、A

  5、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读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

  (五)《界河》、1.①“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明媚和煦的春天,本应与欢乐联系在一起,但是文中却以春天为背景,上演了一出人类互相残杀的惨剧。此为以乐景衬惨事。

  ②“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此为借景抒情、以景衬人。写鸟的自由飞翔,表现了年轻战士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鸟和人类是如此和谐相处,可是人类却在自相残杀。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批判了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战争。

  2.①强调其年轻,“他”本来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本来还可尽情地享受生活。反衬战争的罪恶。②此句采用了排比、比拟的手法,强调两者同为“人类”,本应和谐相处,万万不可互相残杀。

  3.这是一个美梦,又是一个噩梦。此梦在文中具有如下作用:一、表现年轻战士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二、此梦含有隐喻义,“战争”这一互相残杀的怪物,不知使多少美梦变成了噩梦。

  4.本文的主题是,讴歌和平,批判战争。本文的主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否定一切战争,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11:44:44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wb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