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语文 > 正文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沧海》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

来源:考试吧 2018-9-20 16:22:52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沧海》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更多2018中考复习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试吧中考网!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沧海》文化常识及练习题(内附答案)

  一、文学、文化常识:

  1.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其风格慷慨悲凉,气魄宏大。尤以四言乐府立意刚劲,语言质朴。

  2.《观沧海》是诗人《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二首,作于曹操北征乌桓凯旋之时。

  二、重要注释:

  1.临:登上。

  2.碣石:山名。

  3.何:多么

  4.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5.竦峙:高高挺立。竦,同“耸”,高。峙,挺立。

  6.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7.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8、星汉:银河。

  9、咏志:表达心志。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

  (一)重要语句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出地点,“观”字总领全篇。

  “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写所见之景,表现了大海的宏伟气象。“水何澹澹”对应“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动态的海水;“山岛竦峙”对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静态的山岛。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虚写想象之景。以想象中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画面寄托诗人凯旋归来的豪迈情怀和旷达开阔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府诗结束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2.作品通过描写写观沧海所见雄伟壮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抱负,抒发了凯旋归来时意气风发的豪迈情怀。

  四、习题:

  【第一组】

  1.“秋风萧瑟”的“萧瑟”是的意思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是全篇的总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是全景,表现出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

  C.“日月之行……若出其里”,诗人看到海水汹涌浩荡、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本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

  【第二组】

  1. “澹澹”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第三组】

  1.“星汉”是指__________(2分)

  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B.诗歌以“观”字总领全篇,诗人登上碣石,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大海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气度。

  五、考题链接:

  2012届二模B卷

  1.诗中“星汉”指的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两句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以“观”字总领全篇。

  B.“水何澹澹”六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山岛和海水的真实景象。

  C.“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D.全诗借登山望海所见,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2012届浦东二模卷

  1.总领全篇内容的诗句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从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大海及周边景物的壮观景象。

  B.“秋风萧瑟”点明了诗人登山观海的时间,也暗示了他对未来前程的担忧。

  C.“日月”和“星汉”两句运用想象和夸张表现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理想。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歌套语,但从中也能读出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志。

  2012届青浦二模卷

  1.诗中“星汉”指的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开头点明了观沧海的地点,并以“观”字总领全篇。

  B. “水何澹澹”两句总写了大海辽阔壮观的全景。

  C. “日月之行”四句描绘出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

  D. 诗人触景生情,以乐府旧题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2012届宝嘉二模卷

  1.诗中“志”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点明了观沧海地点居高临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2012届闸北二模卷

  1.诗中“星汉”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

  A.“东临碣石”两句交代观海地点,也营造出全诗开阔雄浑的意境。

  B.“水何澹澹”六句所写的秋景由盛转衰,诗人的内心也由喜转哀。

  C.“日月之行”四句体现了诗人吞吐宇宙、包孕群星的博大胸怀。

  D.“幸甚至哉”两句虽为套语,但在此诗中也能借以表达诗人豪情。

  2013届虹口二模卷

  1.与“东临碣石”的“临”意思相同的选项是( )(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2.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2分)

  2013届徐汇二模卷

  1.诗中“澹澹”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句写诗人登临碣石山,登高观海。

  B. 二三四句写出秋风萧瑟、万物凋敝的景象 。

  C.五六句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

  D. 全诗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2013届奉贤二模卷

  1.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2.全诗描绘了__________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2分)

  2013届普陀二模卷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诗人特意去碣石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显现大海宁静,山岛耸立的景象。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萧瑟的秋风呼啸,波涛滚滚。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表现了眼前大海吞吐日月的情景。

  8.诗人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2分)

  2013届崇明二模卷

  1.“澹澹”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从诗中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所写的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 “日月”“星汉”两句写出了沧海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D.文末两句用歌声表达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

  2014届一模B卷(与《望岳》比较阅读)

  1.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2.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__________。(2分)

  2015届奉贤二模卷

  1.下列与本诗所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诗人在诗中借大海雄伟壮丽之景,抒发了__________。(2分)

  2015届杨浦二模卷

  1. 诗中“澹澹”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2.下列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观景象,气象恢宏博大。

  B.“若”字表明作者写的是虚景,即诗句表达的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C.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使意境瑰丽开阔。

  D.诗句较之“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的描绘,更能表现作者博大胸怀。

  2017届一模A卷

  《观沧海》《望岳》比较(原文略,自行对照)

  1.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2017届长宁二模卷

  《观沧海》《望岳》比较(原文略,自行对照)

  1.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

  ⑴《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

  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

  ⑵《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

  二是作者想象登上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

  2017届奉贤二模卷

  6.诗中“竦峙”的意思是__________(2分)

  7.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积极进取精神。

  B.“东临碣石”两句以“观”字总领全篇,点名了观沧海的地点。

  C.“水何澹澹”两句,动静相衬,写出了大海的全景。

  D.“日月之行”四句具体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的真实景象。

  2018届松江一模卷

  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2分)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2分)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中考通关!
获取2018中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8中考满分作文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历年考试真题试卷

微信搜索"考试吧初高中" 关注获得中考秘籍

  相关推荐

  2018中考真题答案 | 2018中考答案 | 2018年中考真题答案专题

  2018中考满分作文 | 2018中考作文题目 | 2018中考作文专题

  2018中考成绩查询 | 2018中考录取分数线 | 2018中考志愿填报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ia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