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复习指导 > 中考文综理综 > 正文

  科目:语文

  学校: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教师:黄正国,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中学一级教师,西宁十一中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初三语文学科备课组组长。

  复习核心

  提高古诗文默写的得分率

  研究“阅读”试题的选材和题型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命题趋向

  这几年,西宁市中考语文科目的命题思路及试卷的格局、题型等已经基本定型,且保持相对稳定。2008年,中考语文的内容主要是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西宁市2008年中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来命题。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热点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有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推广普通话、采访等。

  2.文学名著:对名著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是读一下名著导读,已经远远不够。

  3.口语交际:新课标指出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按情景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写出人物语言的内涵。

  4.传统文化: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关注传统节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和地域特色等。

  5.新闻时报:台湾问题、奥运会、感动中国人物等,这类题与《课程标准》中“关心学校、本地区、国内外大事”的要求相一致,考查形式灵活多变。

  6.图画表格:近两年来,读图画表格类也成了一个热点,表格一般表现出某种规律,这类试题解法往往具有探究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口语交际

  要认真审读题干,明确试题要求,明确对谁说、在什么场合说、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力求根据不同的对象、场合和谈话内容进行有序而又得体的交流,使自己的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以下几种答题方法:如邀请类(称呼+自我介绍+邀请目的+具体要求)、道歉类(称呼+道歉词+解决办法)、采访类(称呼+自我介绍+采访内容)

  基础知识及运用

要正确识记现代汉字普通话的读音,在掌握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正确地拼读汉字、纠正地方音,重在培养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2.有关考查汉字的试题,主要是考查汉字书写的笔画、笔顺,要求汉字书写要规范,不写错字和别字。

  3.词语考查,语文课程标准对词语有明确的要求: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可见,理解和正确运用词语是初中语文学习中最基础性的学习内容之一,对重要词语必须能知其意,达其用,做到理解正确,运用娴熟。这要搞清楚什么样的词语是重要词语,并要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词语考查一般是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重要词语是指那些对表现语段中心意思起到一定作用的词语,还有一些同义词和反义词,以及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一些常用的成语和关联词语等。以课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为主。试题中可能会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运用三者相结合。

  4.古诗文默写:①对接式默写。两个上下句对接;也就是给上句填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写上句。②.理解性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如: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 )③.专题式默写。只是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种开放性默写就是根据平时的积累和题目的要求,写出表示同一主题的著名诗句。如: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这样的试题不局限于默写某一首诗中的诗句,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默写古诗文既然是必考,且所占分值较大,那理所当然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考查的内容是“死”的,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因此,提高这项考查的得分率十分重要。

  做好古诗文默写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课程标准中规定要背诵的古诗文要坚定不移地背熟,只有背熟才能默写出来。②对一些著名的诗文,尤其是一些名句的意思要能知晓,这样,不管怎么出题,也不会因为不理解题意和诗句的意思而默写不出来。③对古诗文名句不光要会背,还要会写,不能因为不会写字或写错别字而丢分。

  5.语言概括题:此题主要是给新闻拟标题或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6.仿写题:考查的题型主要是以句式为例,续句仿写,也就是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答题的关键是:①看句式②看修辞③看字数④看意义。

  7.名著阅读:课程标准已明确地将阅读名著纳入中学生的课外必读科目,且中学教材附录中也有不少名著的节选内容。名著阅读不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的识记,更侧重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因此要掌握课文中中外名著所涉及的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典型事件等。名著阅读考查的主要题型是要求学生填写读书资料卡片。

  8.综合性学习有可能单列考试内容,也可能将其融入语文考试的各部分内容之中,以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阅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等形式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9.联词成句题:从所给的若干词语中选四个词语写景表感悟或按规定的情景选择词语写一段话。在所给的词语中或许有错别字,这就要求先改正错别字,然后写句子,一定要认真审题。

  现代文阅读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阅读”历来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复习时好像摸不着边际,对“阅读”的复习都感到困惑甚至茫然。“阅读”考查所占的分值大,这项考查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考查的结果,因此,研究“阅读”试题的选材和题型显得十分重要。

  现代文阅读材料由课内外结合改变为阅读材料一般选自课外。现代文阅读在选材上只选两段材料,一段是一篇记叙文或散文,另一段是说明文或议论文,这样,减少了考场上的阅读量,增加了思维空间,比较能够更客观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选材内容更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由于考虑到阅读材料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选择一些关于老师、父母、情感、学问、美德、习惯、成长、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材料。这些材料考生比较熟悉,贴近生活,具有亲近感;这些材料很多紧扣时代发展,有时代气息,具有新鲜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能力的发挥。现代文阅读选材内容注重时代感,选材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势

  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筛选等语文能力,增加主观性、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应抓好以下关键:(1)整体感知材料的内容: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主要内容。(2)综合理解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捕捉重要信息,并能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梳理和概括。(3)体味和推敲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体会和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层含义。(5)从阅读材料的内容中体会的倾向态度或观点。

  现代文阅读答题三部曲:

  (1)阅读文章,整体感知:通读材料,思考并概括:基本内容、主旨,大致脉络层次。

  (2)审明题干,明确出处,再找原文相关段落:明白出题者考查的知识点、题型及答题技巧;选准段落,精读、分析、概括。

  (3)整体分析,全面作答,分点表述:结合主旨,抓住关键词句,理清答题步骤,用术语分点作答。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查不可忽视的一个大项,西宁市中考语文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选材取自课内,约占12分(不含古诗文默写)。因选材取自课内,复习时有本可依,对文言文阅读的准备和复习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文言文比较阅读是近两年中考语文的一个新亮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选材内容灵活,形式活泼,既有同一作家的作品比较,又有不同作家的作品比较,既有相同体裁的作品比较,又有不同体裁的作品比较,选材可谓丰富多彩。在出题形式上,它涵盖了所有的文言文考查的形式,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及答题方法

  (1)解释实词的含义: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2)文言句子的翻译。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看,大多于课下注释。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3)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教材内容加以整理。并注意每课的课后练习题。

  (4)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写作注意的问题

  考生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使自己的作文内容鲜活。从文体上说“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考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并不是不要文体,如果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既讲不清道理,又写不清故事,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则是不可取的。其次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做到文从字顺。再次,不要用话题做标题。最后,书写工整,从中考评分来看,书写往往占4—5分,对字迹潦草、无法看清的作文,评分都是同类中最低的。

  提高作文分值的“六个一”

  一个含蓄、深刻的题目;一个精彩的开头;一个疏密有致的段落布局;一个优美的片段描写;一个完美的结尾;一个清爽的文面。

  考场答题技巧

审题:三读三思—读题干,思考命题意图;读要求,明确解题方向;读材料,思考蕴含的解题信息。

  2.解题:三联三比—联系知识积累,比较中发现异同;联系题目要求,比较中求得最佳;联系解题思路,比较中分出条理。

  3.作答:三细三清—细心作答,不偏题意,做到思路清;细心推敲,不漏要点,做到表述清;细心组织,不漏标点,不写错字,不乱涂乱改,做到书写清。

  4.复查:三定三戒—面对难题情绪稳定,戒心慌意乱;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思想坚定,戒犹豫徘徊把对的改错;发现答题错误时,迅速改定,戒粗心疏忽错失良机。

  科目:历史

  学校:青海昆仑中学

  教师:王青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十余年,昆仑中学骨干教师。

  复习核心

  构建知识体系

  夯实基础

  关注热点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近年来,历史学科在中考时采用了开卷的形式,这种创新给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那么,面对中考开卷,我们应该怎样复习呢?以下是本人提出的一些建议,仅供同学们参考。

  夯实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开卷考试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更高。可能有的同学会认为,开卷考试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到时在考场上“翻书照抄”就可以了。事实上,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试想:历史学科有六本书,考试时间只有60分钟,况且有很多题目的答案,并不是仅仅翻书就可以找到的。如果题题查、页页翻,你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考试内容吗?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时要夯实基础。

  从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题来看,基础题所占比例较大,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而大部分基础知识于课本。因此,复习的第一步要以课本为主,打牢基础,决不能舍本求末。那么,在复习中怎样掌握基础知识呢?

熟悉课本,善于读书。读书也要讲究技巧,而不是走马观花似的瞧。具体方法是先读目录,分清教材有哪几个单元,每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有哪几篇课文,这些课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其次要注意课文中有哪些历史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课后的思考题应如何回答?做到知道哪些问题在第几册、第几章、第几节。例如: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十二课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三个子目录,这三个子目录概括了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三个子目录,这一课的内容就大体掌握了,考查到相关的知识点时,就会迅速快捷地定位于此。

  2.重视课堂45分钟。做到认真听课,关注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被反复考查的重点,有些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精心揣摩出来的,决不能放过。此外,同学们应抽时间理解记忆基本知识点,这样可以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

  构建知识体系

  开卷考试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共占了25分(满分40分),如果心中的知识是一盘散沙,想在中考中具有应变能力,那是天方夜谭。因此,为了把知识学活,用活,第二步的任务主要是结合课本,比较对照,重新组合教材,“纵横”串联地归类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一)理清线索。如: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可归类: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61-1865年美国内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这就是“横”的联系。再如:中国近代史中,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华民族的抗争就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2)义和团运动;(3)戊戌变法;(4)辛亥革命。

  (二)善于比较。如:比较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的改革;将19世纪末出现的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联系,从改革的背景、性质、内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较,明白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此外,还有以时间为基点的知识串联,如:《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的年代分别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总之,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和前后相承的,纵横串联十分重要,既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加深对知识实质的理解。

  解题训练

  近年的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教材和中考试题都十分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考核,从这几年的试题内容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向研究型、开放型转变。在2007年的中考历史评卷中发现,有些同学不会阅读,不会审题,不会识图,语言表达能力差,失分较多。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要做典型试题,如近年的中考题,熟悉一下题型。解题时,必须要读懂题意,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理清题目考查的是哪一阶段的知识点。如选择题可运用直选法、排除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极为有效。问答题是一种多功能的题型,中考历史问答题在朝开放性方向发展,难度略有偏高。解题时,要仔细审题,理清考查的知识点,审出“题眼”,即原因、标志及意义之类的关键词语;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避免重复啰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关注热点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热点体现了时代性,同学们在复习中应关注一些时政热点,发散思维。今年的主要热点有: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奥运会、科教兴国等。同学们应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学会从热点中去追溯历史。

  科目:思想政治

  学校:西宁市第一中学

  教师:刘其凤,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第三届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西宁市市级课件比赛一等奖,市级论文比赛一、二等奖;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等。

  复习核心

  认真研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结合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关注重大时事,关心身边热点

  学会审题和准确解答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学生面临着知识点多,复习量大,试题在选材、立意、题型等方面灵活多变等问题。

  在临近中考这个阶段,要想进一步提高成绩,就必须选择科学、得当的复习方法。

  改变对开卷考试的一些错误认识

  2000年起,思想政治科目实行了开卷考试,时至今日,许多学生对开卷考试存在着认识上的错误,主要表现在:1.开卷考试简单,没有不会做的题;2.只要翻书就能抄上答案,不需要了解、记忆基础知识;3.只要书上重点勾清楚,平时就不用复习,考场上翻书就可以查找到;4.考前摘抄“经典题”,考场上对号入座;5.答案越多越好,只要沾边就尽量往试卷上抄等。而这些错误认识必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从往年中考答卷以及最近的测试情况看,学生出现了应试时间不够,对课本体系不熟悉,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不得要领,盲目堆砌,做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等情况,而这恰恰是由于学生的错误认识所导致的,因此,在中考复习阶段改变错误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认真研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开卷考试的试题体现出“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特点,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立意再难,材料再新,设问再活,都能在知识点中找到答案,只是需要按命题的不同要求对知识点适当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最后复习阶段,要跟随老师紧扣课本去复习,认真梳理每一课的基础知识和原理,需要阅读课本,理解基础知识的准确内涵,同时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纵观近几年中考思想政治试卷,题目比较灵活,绝大多数题目都体现了点面结合(“点”即中考考点,“面”即知识体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形成稳固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可按照先纵向后横向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可以先按照课本的逻辑顺序,将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单元以及每册课本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课本中重点的知识置于知识体系中,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纹理,对课本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这种纵向体系便于学生记忆,掌握基础知识。然后,我们还可以把课本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置于整个思想政治课的体系中,从不同侧面解读这个知识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打破原有课本中课、节、框的束缚,学会将相互关联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可以将这个知识点掌握的更加清晰、稳固。这种横向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另外,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紧扣主干知识,切忌眉毛胡子一起抓。

  关注重大时事,关心身边热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开卷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原则。近几年中考能力测试追求平实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风格,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情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以及根据题意对知识进行整理、重组、运用的综合能力。中考中要取得思想政治科目的好成绩,必须关注时事,关心热点,对于这些知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般性了解,必须善于将其与考点有效,找准结合点,尝试多角度分析,以达到准确答题,争取高分的目的。

  学会审题和准确解答

  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也是对试题作出准确回答的关键。考生在审题时常犯的毛病有两点:一是拿到试卷后为了赶时间而急于作答,审题不认真,观点不全面,内容不充实;二是审题错误,答非所问,答案不切题意要求。所以在审题时要注意四点,首先审题头脑要冷静,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其次在正确理解题意,明确题意要求的前提下,拟答案要点,确定答题范围,这就需要学生找准观点,分清主次,把握题目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再次,要抓住重点,明确主攻方向;最后,在答完试题后,不要急于交卷,应将题目与答案对照检查,发现错误与遗漏之处要及时修正和补充。

  另外,适量的练习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以重点考点为线索,精心挑选适量典型的中考原题和有针对性的模拟试题,在感悟、熟悉试题特点与答题要求的同时,巩固、深化、活化基础知识。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guofeng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