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市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环卫工,尽管此次计划招聘的457名环卫系统员工全部为工勤技能岗位,却吸引了11539人报名,最终报名成功的7186人中,近半为本科学历,并且还有29名硕士。专家称如此用人实属浪费人才,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事业编的“铁饭碗”属性。网友则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冷嘲热讽,称这些大学生“除了事业编,就不能有点追求吗?”
其实,只要冷静思索,不能看出,这些本科生以及硕士生们所看重的绝非是环卫工作岗位,只不过是赋予岗位本身的“事业编制”罢了。显然,环卫工作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一旦贴上了“事业编制”的标签就大不一样了,就是不折不扣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是风不吹雨不打的“铁饭碗”,就可以保证今后过上安稳的生活。这也正是环卫“事业编制”的吸引力之所在。
然而,在这些报名考试的本科生与硕士生中,到底有几个真正是热爱环卫工作的,他们所学的专业又有多少与环卫工作沾边的?为了这所谓的“事业编制”,就完全放弃自己的专业,放弃自己的研究取向,放弃自己曾经的梦想与追求,真的值得吗?
国外的案例、国内的改革趋势、曾经的国企下岗潮,我想会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醒。
公务员之稳定并不“稳”
国外的政治制度可为我们提供借鉴。聘任制公务员在西方早就实施了,欧盟实行公务员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打破终身制,这也是一种大趋势。聘任制也将成我国未来公务员的招录趋势,2007年,已经在深圳试水,目前其他一些省市也在试点和酝酿中,相信不久的将来,除一些特殊职位外,聘任制将成主流,所谓一份职业一辈子的梦想将成为永久的历史。
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1.6万名公务员被辞退。随着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的日益完善,公务员的职业发展将以能力和业绩为主。所以说,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所面临的职业发展竞争仍然很激烈,公务员并不“稳”。
这还只是一“斑”。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借鉴。但是更为深刻的不稳之教训,莫过于曾经的国企下岗潮,长期的体制内生活,剥夺去的将是我们应对任何风险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人生莫大的悲哀。
生活技能之失才是人生最大的“不稳”
“公务员热”其实就是多年前被抛弃的陈旧观念,如今又被捡了回来。20年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敢冒险的年轻人纷纷走出体制“下海”,走创业之途,成为市场经济弄潮儿,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想想也是,熬日子不如拼日子,公务员长期在“体制”内的保护下,没有一计之长,温水煮青蛙,万一哪天出了这个保温箱,怎么适应社会?
曾有一个朋友就这样说过:“做了几年公务员之后,突然发现,自己除了继续做公务员之外,什么都不会干了。”
历史的智慧,解困的良匙。
古代“公务员”是瓷饭碗,他们并非“通过读书考试或其他途径”成为朝廷命官这个群体,因为此群体数量在古代实在太少,一般说来,在古代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供养、俗称“吃皇粮”的官员最多到八、九品,到县上顶多到县令下属的捕头(县尉),类似现在的公安局长就没了,再往下的公务人员,朝廷是不管的。换句话说,占到古代公务员队伍90%以上、在各级政府机关上班、为“公家”服务的师爷、衙役等基层公务人员,端的更是比朝廷供养的命官还易碎的瓷饭碗。
古代“师爷”和“衙役”等基层公务员,和现在的基层公务员的国家保障体制完全不同,他们既不占国家编制,又没有国家财政每月拨付的工资,他们的吃穿用度全靠聘用他们的官员给予,有钱的大方的多给一点,没钱的吝啬的少给一点,没个准头,全国各地师爷、衙役拿的工资千差万别。
这些基层公务员的出路,大概就三条:要么辞职,要么被开除,要么干一辈子,而且不准参加科举,永远不能晋升。对干不好的,县令说辞就辞,极少废话,也无须废话,因为那时对基层公务人员的管理无章可循。
历史往往是循环往复的,对古今中外历史的借鉴将会指引我们更好的前行。是基层行政编制,还是在市场的大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相信大家都会做出智慧的选择……。
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