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当中基础科学的知识一直是大家较为头疼的模块,一方面涉及到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做对的,另一方面这些知识都是高中的知识,距离大家太过遥远,所以基本上都忘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块知识。带大家找回感觉。在科技中物理的模块中三态转换一直是考试的常考点。而三态转换很容易弄混,一些生活中的原理知识很多也都是跟三态相互间的转换有关。
什么是三态转换?其实就是物体三种形态间的相互转换。一、固体和液体之间。二、液体和气体之间。三、气体和固体之间。所以最终又从气体回到了固体,形成了一个循环。换言之物体的每种状态之间只要达到了相应的温度条件都是可以转换的。我们要掌握每种转换的名称以及是放热还是吸热。
一、固体和液体之间。固体到液体的过程叫做熔化。正如冰雪融化成水,铁熔化成铁水等。冰雪要熔化成水,需要给他加温,证明自身是需要吸收热量的。这就解释了一句谚语“下雪不冷化雪冷”雪从固体状态到液态,是需要吸收热量的,周围的温度降低,自然就更加寒冷了。反过来,液体到固体叫凝固。例如,水结成冰,炼钢炉内熔化的铁水,倾倒出制成钢材,蜡油变成蜡块等。凝固则是放热现象,生活中常看到北方家庭中菜窑里放几桶水,利用的原理就是水凝固时放出的热量使菜不会冻坏。
二、液体和气体之间。液体到气体的过程叫汽化。我们经常看到烧水的过程中,水烧开了有大量的水蒸气出现,这其实就是水气化的过程,当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达到100摄氏度才能蒸发沸腾,而蒸发沸腾就是汽化的具体形式。小孩子发烧,医生往往会用酒精擦拭孩子的皮肤,这其实就是利用了酒精挥发成了气态酒精分子吸热的原理,来降低皮肤的温度。气态到液态是液化的过程,这其中是放出热量。生活当中,夏天地下的自来水管道周围覆盖着一层水珠,冰箱里拿出冰啤酒杯壁上也有一层小水珠,这都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三、气态和固态之间。气态到固态的过程叫凝华。例如雪和霜的行成都是水蒸气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迅速凝华而成的冰晶。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雪是在空中形成,而霜是在地面行成。正所谓霜前冷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固态到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例如干冰的升华,其实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吸收周围大量的热量而升华成气体的二氧化碳,常用做舞台道具。生活中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这跟升华和凝华有关。白炽灯中的钨丝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而不会融化,会直接升华成气体,等关灯后,温度下降,钨气又重新凝华成固体覆在了灯泡内壁上,因为钨是黑色固体,所以白炽灯用久了以后,钨在灯内壁反复累集,灯泡就会变黑了。在我们的考试中,经常喜欢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考察物理原理,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把握住一些常考的生活原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感受下:
例题:1、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句话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之前的气温比雪形成后的气温高
C.霜是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后熔化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地面气温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本题答案为C。“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针对下霜前后相比;雪后寒是针对下雪前后相比。不是霜前和雪后进行比较。故AB选项都错误。霜是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在低温下凝华而形成的冰晶。水蒸气要发生凝华,水蒸气温度要足够低,所以霜前冷;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空气温度不是很低,雪后积雪熔化,熔化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较低,所以雪后寒.故C选项正确。故这题选择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