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中,将时政热点作为出题背景,来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早已成为了一个大趋势,大多数面试题目都会涉及。这不仅显示着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更彰显着试题的难度。考官希望能用最真实的社会典型事件来考察考生实际的思维能力:判断其能否看清社会实际问题,能否从社会治理角度出发提出有效对策。而实际上,不少考生由于缺乏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真的很少关注包括社会民生在内的热点事件,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实际里;对社会事件的认知能力比较缺乏,面对社会事件看不懂、看不清、看不深。
所以,面试考题中,时政热点类一直是考生的一块心病。对此,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提醒考生,一定要特别加强对国情的了解,掌握社会转型发展的动态方向,培养自己的宏观思维视角,能以发展的眼光去解读当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去看待目前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
下面,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以一道真题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宏观思维在时政热点试题中的具体运用:
从梁思成的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到唐僧墓被改建,一些遗迹被拆除引起社会热议。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遗迹被拆是近年广受诟病的社会事件。看到这样一道题,几乎所有考生都会有一定的认识,为遗迹的拆除而痛心,为保护失利而寒心,毕竟这件事与我们的传统价值认同相违背,而分析认识层面,从教学实践而言,会有以下三种思维角度:
第一种,大部分考生会从遗迹的文化价值角度分析保护的重要性,以反面论证拆除的不可行;
第二种,懂得分析方法的考生,会用层面分析法从文物保护观念、文物保护制度和经济利益驱动这三方面加以解读;
第三种,有一定社会知识积累的考生,会从政府城市建设角度去批判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去分析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此探索文物保护的方向。
这些分析方向都可以,都能有效反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但是,这类认识是否就能确保自己在面试中的竞争力? 而且,作为未来的社会管理人员,认识到这个层面,是否真的已经足够?
保护文物古迹可以说是梁思成毕其一生在努力的事业,他的故居被拆除其实很讽刺。我们能否不仅仅局限于文物保护这一点去点对点地看问题,而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去看到遗迹被拆除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发展与古文物遗迹保护的矛盾,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没有协调统一的结果。
过去,生产力水平低,劳动产品少,为满足人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国家确定了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发展方向。于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成为必然;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以来,为满足社会供需矛盾,房地产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都在争夺文物遗迹的生存空间。要是地方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或城市建设过程中再忽视对其的保护,文物遗迹的命运可想而知。此种发展模式也就形成了人们只重经济效益、漠视民族文化的发展观念,现实的切身利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首选要素,对于文物、遗产的态度,也以现实利益为尺码,关注经济利益。一旦历史对现实的经济作用丧失或变得可有可无,文物遗产的文化价值似乎就可以忽略不论。
而如今,生产力落后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人们对物质以外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经济社会发展本身也对文化建设、科教发展、社会环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社会的建设更少不了文化的传承建设做支撑。于是过去不被重视的文物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焦点,也开始成为城市发展重心。
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往往都不是孤立的,更不是静止的。我们在思考问题时,切忌盲人摸象,只看一隅;更忌出了问题就批判。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希望考生能在备考时加强自己对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的了解,让自己用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视角从社会发展这一宏观层面去看待中国当前的社会问题,从而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加深认识的深度,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决胜公考。
相关推荐:
各地2018年公务员面试真题汇总 | 2019公务员报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