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道德在善政良治中的独特作用,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人定规矩,都是以道德为核心、以伦理为准则。河南内乡县衙的牌匾,蜚声海内外,就写着“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字。在古人的政治哲学中,天理、国法、人情是辩证统一的,律法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温度。
《孔子家语》中说,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这足以证明道德的力量。清代嘉庆年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女子由于防贼而误杀了丈夫,刑部复核死刑,但是嘉庆皇帝迟迟不批,就是因为考虑这位女子捍卫尊严、其情可悯。法是底线不可逾越,但从中也可看出,德有“可悯”。强调“以文化天下”,也是希望释放道德在治理中的正能量,这是我们相沿不废的传统,对现代中国的治理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狂飙突进自不待言,但是,片面追求物质、沉迷享受,也带来了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拷问着世道人心;女童摔婴事件,更让人忧心青年一代的道德发育。一些人为了钱,道德原则可以丢弃,法律底线可以践踏。文化和道德重建的课题,十分峻切地摆在我们面前。
古代德治是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古代社会,孝子可以通过举孝廉进入仕途,这是国家自上而下培养的价值观;乡野山村,本来就是礼法社会,这是道德在发挥耳濡目染的作用。在当代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开。从国家层面,政治风尚总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从社会层面,让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人受到尊重;从个人层面,注重发挥家长和师长的表率作用,让“家风”世代相传,让“校风”浸润人心。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