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8日, 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 这被誉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为我国迈入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行动纲领。无独有偶, 两天后, 5月10日, 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 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这两件事看似没有紧密的联系, 但是笔者认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 是实现《中国制造 2025》的关键一环。
多年来, 相比传统的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在我国受重视的程度普遍不高。究其原因, 还是在很多人看来, 职业教育比学历教育“矮上一截”, 培养出来的人才 “低人一等”。经过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 一般从事的是具体的、一线的技术和服务工作, “蓝领”居多, 和令人羡慕的“白领”关系不大。虽然“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传唱多年, 但在当今社会, 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去当工人呢?如果不是成绩的原因或者客观条件限制, 又有多少家长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职业教育的学校呢?
问题来了。我们的国家需要人才, 但是需要大家都去成为“白领”吗?需要人人都是大学毕业吗?人才的队伍应该形成合理梯次, 而不是所有人都“削尖脑袋” 一味地“往上爬”, 这不仅不符合实际和中国特色, 而且是巨大的人才资源浪费。现在就业市场有个矛盾引人关注, 一方面很多企业有“用工荒”, 另一方面很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显然, 这是因为出现了人才梯次的断层。
大学扩招、研究生扩招的初衷是好的, 让更多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但是, 如今的大学规模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 学历教育“出路”问题显现。可以考虑适当地控制学历教育规模, 而把更多的经费、师资投向职业教育。
市场需求是最好的检验。既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那就应该引导更多的学生针对自身特点, 摈弃“学历至上”的观点。只有职业教育“茁壮成长”了, 我国的人才结构才会更趋于合理, 每个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 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真题及答案、最新资讯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