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打造组织支撑体系。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打造支撑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应树立“一体化”意识、“一盘棋”思想和长远眼光,突破局部利益掣肘,处理好局部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关系,努力从一体化发展大局出发谋划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关键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区域间对接,协调解决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检查、督导一体化发展进程,确保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形成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造智力支撑体系。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社会智库的研究力量,为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支持和鼓励成立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围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战略以及各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开展研究,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建言建策、提供决策参考。
打造动力支撑体系。在一体化中实现各利益主体自身发展和合作共赢,可以为顺利推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为此,应在相关地方政府间建立协调机制,处理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同地区在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选址和差异化方面的定位,重大科研平台的落地方式和创新载体合作模式,等等。探索区域间财政税收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经济合作开发区税收分配原则和标准等,促进合作共赢。还应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逐步完善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启动湿地、耕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等;加快推进碳排放、能耗指标、排污权等交易的市场化改革。
打造制度支撑体系。推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需要大胆改革创新,破除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建设统一大市场为重点,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着力解决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畅通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抓紧修订和废除与一体化发展有冲突的区域性政策法规,协调各地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构建活力迸发的现代市场体系;创新社会治理,构建体系完备、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统一环保标准,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治理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
打造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便利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联手推进区域机场群、港口群等基础设施联动互补,强化长江三角洲区域高铁网、公路网、城际铁路网、轨道交通网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推进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促进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家重点科学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文献数据的利用水平,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网络。
(作者为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09月16日 08 版)
信息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916/c1003-31353812.html
原作者:洪功翔
原标题:从组织、智力、动力、制度、基础设施入手 人民日报有的放矢: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撑体系
相关链接:
相关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