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发展这道理那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是硬道理。
我国城市发展多年,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绩要肯定、总结,但更重要的是反思一些不讲规律、不以人为本的做法。对无序扩张带来的“城市病”,对丢失特色造成的“千城一面”,对“贪大求多”引发的公共服务“短缺”等,要从发展观、政绩观的高度来照照“镜子”,让城市工作回归本源,让城市发展回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上来。
人民向往什么,城市发展就要重点抓什么。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紧扣“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处处见“人”,把人性化、人情味、人文精神体现出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城市要为居民骑车散步、逛街购物、餐饮会友、休闲娱乐提供方便,不能单纯为汽车开道;城市要关照各个群体,在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过程中,让“农民工”进城有通道、有保障,不能要地不要人;城市要留住文化根脉、城市记忆,深入挖掘我有他无的文化内容,让市民对城市有归属感、有精神寄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群众的口碑就是城市的丰碑。我们要时刻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心里,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城市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家园。
作答要求
从给定资料出发,联系实际,以“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城市”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3)语言流畅,书写工整;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幸福城市
向往成都,人们往往羡慕那里的悠闲自得;向往深圳,人们往往憧憬那里的创新开拓。可以说,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当下,我国部分城市却患上严重的“城市病”,让人们苦不堪言,甚至选择逃离。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发展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在城市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打造幸福城市。
打造幸福城市,应积极听取人民心声。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对城市发展最有发言权。政府部门在解决城市治理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积极与人民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完善制度、政策等,把困难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到细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好心办好事”,赢得人民的支持。否则,就可能损害人民的利益,从而引发不满。部分城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即是如此,很多人本来对“大、洋、怪、重”地名乱象非常厌恶,也支持清理整治,但有些政府部门没有事先听取人民关于不规范地名的看法,也没有考虑改名对人民生活造成的不便,结果引发很大争议。这就告诫我们,倾听民声才能更好地开展城市工作,维护人民利益。
打造幸福城市,应充分发挥人民力量。不可否认,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但其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激发人民参与热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才能更好地维护城市和谐稳定发展。从现实来看,不管是北京市朝阳区发动群众力量,举报违法犯罪活动,还是朔州市朔城区凝聚街坊力量,积极进行矛盾调解,都是政府部门借助民力创新城市治理的积极尝试。这些成功经验说明,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将其引入社会治理,有利于打造平安城市。
打造幸福城市,应全面满足人民需求。如果说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硬件,那么公共服务就是城市的软件。人民要想在城市安居乐业,实现人生梦想,不仅需要健全的硬件,也需要良好的软件。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却存在“重面子,轻里子”倾向,热衷于建设高楼大厦,却不注重改进公共服务,从而导致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脱节。“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城市建设也是如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只有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补齐这块短板,才能增强人民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在城市工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倾听民声、借助民力、满足民需,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真正打造幸福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关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