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申论热点 > 广东 > 正文

2015广东公务员申论解析:新媒体下国家形象塑造

来源:考试吧 2015-01-28 9:21:55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为使广大考生成功备考2015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考试吧提供"申论解析:新媒体下国家形象塑造"给考生参考,更多信息请关注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背景链接】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技术的迅疾发展,国际传播进入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引导国际舆论,改善国家形象,赢得国际支持,保护国家利益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这项任务的完成需要整体思维并整合多方力量及多种政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国家形象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范畴。当今时代,各国都在大力宣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以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对于我国而言,塑造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特征的良好国家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改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成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流方式近两年针对国家形象的调查发现,选择互联网新媒体的民众已经超过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达到67%。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了解我国的首要渠道是互联网,达到78%,如马来西亚有84%的民众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国,印度和南非分别达到75%和76%。发达国家首要渠道仍是电视69%,互联网以58%紧随其后。

  从我国媒体海外发展的情况看,我国网络媒体在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在印度、南非、肯尼亚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我国的传统媒体,尤其是在肯尼亚,了解我国信息的渠道除了当地媒体,我国网络媒体排在第二位,已经超过了西方媒体。可见,新媒体已经重新定义了国家形象传播的方式。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习近平

  [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意义]

  一是主观认知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国家形象本身是一种印象和认识,是一种主观判定。国家形象产生的基础是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首先是由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决定的,它往往是理性认识和感性印象的混合物,并非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国的国情实际。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它就会造就该国的国际舆论环境,产生一种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或削弱该国的综合国力。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来自该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的完善、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同时,积极主动地塑造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家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

  二是国内公众与国外公众的关系。国家形象是公众的一种主观判定,国家行为时时处于国内外公众的观察、感受之中,世界各国的观察者对该国的行为进行评判,国家形象便由此而生。由于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不同,也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国内公众对本国的认知与国外公众对该国的认知会有差别,不同的国外公众对该国的印象也会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国家形象更侧重于国外公众或国际社会对对象国的印象和认知。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内事务与对外事务、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已经密不可分,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国内外公众对该国认知的结合,成为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交往和互动的产物。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就要正确认识政府与公众社会的关系,树立公众意识,既要注重国外公众的感受和印象,也要注重国内公众的反响和国家的自我认知,正确引导国内外社会舆论的互动。

  三是国家形象的判定标准与传播媒体之间的关系。国家形象的产生是公众通过对对象国的各种信息的获取、综合、加工从而产生整体印象的精神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传播媒体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媒体在飞速地打破国界、语言、文化、宗教、管制等传统传播壁垒,由此导致原先彼此分割、拼图式的国际传播领域逐渐相通,全球性的传播领域在迅速成形。因此,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加强本国自身形象塑造能力的建设以及对国际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拥有准确、灵活、多样、高效的自我表述能力与技巧。

  [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

  国家形象是该国客观实际与公众主观认知、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取决于该国的国情国力实际,同时也取决于国家的塑造能力特别是国际传播能力。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掌握了国家形象的制造权,有利于拥有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就可以较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一个国家如果忽略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去主动表达自己,就必然被他国所塑造甚至捏造、歪曲、丑化。失真的国家形象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惯性作用,要修正、改变此形象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积极主动塑造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良好国家形象,有利于维护和扩大国家利益,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高本国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创造有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变化]

  国家形象的传播主体从政府走向社会。

  一直以来,国家形象的传播主要以政府和官方媒体为主,但是新媒体的发展在快速改变着这一传统现实。新媒体推动了舆论话语权从国家向社会转移的趋势,官方媒体的话语权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多元化的社会传播主体分享。在诸多社会公共事务上,新媒体传出的社会大众声音往往引导舆论,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如新浪微博的壮大,借助这一传播平台,来自社会的声音同样分享了更多的话语权。不难想象,舆论话语权从国家向社会转移的趋势成为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这对政府新闻发布会、电视等传统的国家形象传播行为带来了挑战。未来,国家形象的传播必然需要多方面发挥多种社会传播主体的作用。

  [中国梦与国家形象塑造]

  首先,准确解读中国梦可正本清源,消除误解,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引起广泛热议,国际媒体、政要、社会精英都对中国梦充满兴趣,期待了解中国梦的准确内涵,深化对中国的认识。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解读也千差万别,其中不乏误解和曲解。在此背景下,我们应以解读中国梦为契机,通过对外阐释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既帮助国际社会树立对中国梦的正确理解,又以点带面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其次,国家梦想是国家形象的精神支撑,中国梦可进一步塑造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弥补中国国家形象的“短板”。

  一个国家的主流理想信念不但会影响其发展动力,而且会影响其国际形象。中国道路必须具备人文精神,而中国梦正是有针对性地赋予了中国社会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用融通中外的话语解读中国梦,有助于通过心灵沟通向世界说明中国,为中国国家形象增添人文精神内涵,塑造更综合、更均衡的中国形象。

  最后,国家形象之争本质是话语权之争,解读中国梦可塑造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获得,同样离不开概念的提出和理念的阐述。中国梦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围绕中国梦可以打造中国特色、融通中外、逻辑通达的话语体系。这是因为中国梦具有跨越时空性,可以更好地整合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念,有助于提炼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精髓,并以朴素的话语对外传播。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公务员考试题库手机题库下载】丨微信搜索"566公务员"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汇总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把握申论作文主题

  2015广东公务员《申论》不要太纠结政论还是策论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