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人民忙着摇手机红包的时候,当回到农村的人感叹“故乡正在消失”的时候,当同龄人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的时候,90后安徽青年吴胜斌正冒着寒风,给自己的村子办一台“春晚”。这几乎像一部励志电影,却又不是虚构。2015年春节,他和两名同伴,改变了落寞的家乡。(3月24日《中国青年报》)
“过年只闻麻将声”,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凉泉乡韩店组的村民大都习惯了。其实不止在韩店组,在全国几乎所有的乡村,“过年只闻麻将声”早已成为了常态。而且随着外出打工者人数的增多,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增长的收入很多并没有用于改善生活、生存条件,依旧住着破败萧条的老宅,而是在麻将桌上“一掷千金”,一场麻将下来输赢几千甚至上万的,早已是寻常之事。
回老家,每每遇见这样的豪赌,都不禁纳闷“在外打工究竟挣了多少钱,才敢如此任性”。事后问长辈才知道有些人几场麻将就输光了一整年的积蓄,开年甚至要借钱才有继续外出打工的盘缠,听完不胜唏嘘。
农村“过年只闻麻将声”固然与社会上打牌赌博盛行的大风气密不可分,但村民过年无事可做,缺乏足够的娱乐活动也是加剧此类现象的重要诱因。城市已然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村却连互联网都尚未普及。有些村落,甚至连有线电视都没有做到入村入户,原始的天线还是不少村民收看电视的唯一渠道。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本的那些送戏下乡之类的文艺活动越发减少,乃至绝迹。因为从城市的视角来看,这些活动形式在信息时代早已过时落伍,网络上、电视里俯拾即是。
与城市发展的脱节,使得最新、最先进的信息普及不到农村,而最初仅有的少量信息输入渠道也被“发展”所切断。广袤的农村包围着城市,但农村却成了信息时代的孤岛。信息的隔绝,造成了乡村的闭塞与村民的安于现状,留守的村民以及返乡的务工人员在隔绝的状态下,无处宣泄剩余的精力,沉溺于麻将,似乎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3名90后大学生寒假回村办“春晚”,目的就是让村民看到“在打工和打麻将之外,生活还有改变的可能。”这样的举动,在逃离农村的大潮中,颇让人动容,体现了对故乡的坚守与深沉的爱恋。尽管一台“春晚”的影响力与影响范围小得可怜,但值得每个正在失去故乡之人报以敬意与掌声。
那大学生寒假回村办“春晚”引发关注,是不是抢了谁的戏、抢了某些部门本该做的分内工作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任务之前,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却为何还是如此薄弱?电信、有线电视运营商是否只顾着在城市圈钱,却忘了适当地反哺农村?文化主管部门,是否早已将难处政绩农村文化建设抛到了九霄云外?政府在投资中,有没有将农村文化建设投入纳入重点考量范畴呢?这些疑问不一一得以落实解决,纵使有再多的大学生回村办“春晚”抢戏,也改变不了“过年只闻麻将声”的现状。
关注"考试吧公务员"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公务员报名、真题答案、备考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