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公考角度解读
[重要性]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数千年来,我国历史上一直有着“重农”的传统。从“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到“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从“农,天下之大业也”到“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数千年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铸就了我们“重农”的基因和底蕴,奠定了一个大国发展的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稳住“三农”,守住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三农”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
现实不断提醒,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还比较突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作为最基础的产业、最广阔的区域、最多数的群体,农业不能拖后腿、农村不能掉队、农民不能缺席。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能否守住,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原因]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未来两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举全力求必胜。距离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仅剩两年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而未来两年越发显得关键。这期间的取得的成果,将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战最终的胜利。必须全力以赴抓脱贫,将工作重心放在农业农村,让农民顺利致富脱贫。
二是在内部改革和外部挤压下,“三农”发展利于社会稳定。当前,在内部深化改革,外部冲突不断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是自身增长动力不足,必须换挡升级;另一方面是外部竞争和冲突风险增大,从而更加依赖内生增长动力。所以,加快“三农”事业发展,对于“稳”字当头的2019年极为重要。
三是“三农”发展显展滞后,贫富差距拉大的现状需要改变。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似乎是对中国当前二三产业比较准确的描述。但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还很漫长。既有土地制度约束限制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有国家、社会对农业投入不足,整体条件落后的原因。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减小贫富差距具有积极意义。
四是农村的消费能力提升尚有空间,拉动经济增长任重道远。近年来,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数据显示,消费增长疲态已显。大城市中产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年轻群体负债生活更胜“月光”。反而乡镇农村由于生活的费用成本更低,有更多可以支配的积蓄。未来,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新动能或许在7亿农民。当然,前提是农民能放心敢花钱。
[对策措施]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四个优先”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三农”这个战略后院能否稳住,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如期完成,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必须把优先理念牢固树立起来,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最重要的原则。以此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实效,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赢得主动。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的制度藩篱,重塑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要扭转“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全面加快农村改革步伐。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小农户发展为家庭农场,把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闯市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则,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三农”工作是“一把手工程”,要把五级书记抓“三农”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书记都要谋划出台重要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实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关推荐:
2019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