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2018年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名工作陆续开始,虽然政策规定“就近划片入学”,但仍有不少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心目中的“好学校”,不惜托关系,“不在乎多花几个钱”;更是从几年前就购租所谓的“学区房”,把孩子的户口落在“好学校”周边;一些农村孩子的父母要么早把孩子的户口牵到城镇,要么不惜花“借读费”让孩子在城镇的“好学校”借读。如此一来,导致了城镇一些学校严重超员,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
事实也的确如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催生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择校”现象,不仅是小学,就是一些初中或高中,人们心目中的一些“好学校”都出现“大班额”或“超大班额”。一个50平方米的教室却挤进了60-70名学生,有的班级甚至是了三个人一张课桌或五个人两张课桌。而这,势必会危害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重了教师课堂管理、批改作业的负担,使一些优秀教师的体力、精力严重透支,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下降。同时,不少学生上学离学校较远,又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还带来了诸如交通安全等各种安全隐患。正因为如此,十三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的目标与要求,可谓是符合民意,使广大百姓看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美好前景。
不过,要真正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必须针对“大班额”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一是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引导学生及学生家长、教师用社会广大公众都认识到“大班额”对学生成长的危害、对教师健康的影响和对教育质量的制约,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消除“大班额”问题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加强学校建设,各级财政都要坚持每年拨出专款对中小学校破旧校舍进行维修,并增加新校舍建设,解决中小学校舍不足问题;三是要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待遇,不仅要加大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还要鼓励优秀的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并采取激励和行政手段将他们留住,使他们安下心以来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四是要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尤其要在资源配置和先进教学手段上满足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五要强化“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入口”管理,把“就近入学”与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相结合,严格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以逐渐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围绕消除“大班额”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十三届人大提出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列出完成消除“大班额”任务的时间表,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规范、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消除“大班额”现象“死灰复燃”的土壤。
文/袁文良
相关推荐:
2018年6月份国际时政热点汇总
时政热点:别让“看脸时代”颠倒了主流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