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市一家公司发布高温放假通知:由于最近持续高温,公司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决定7月30日至8月3日给全体员工放5天带薪年假,祝大家假期愉快!放高温假的消息一出,全厂上下1000多员工欢呼雀跃。(7月19日《钱江晚报》)
由于时间安排上“有心”,这家企业的员工加上2个双休日,一共可以连续休息9天。实际上,企业文件上说得很清楚,“5天带薪高温假”就是带薪年假。稀缺的“5天带薪高温假”引发不少人的嫉妒羡慕恨,既说明很多人都渴望在高温天气多一些休假时间,也反映出带薪年假在“落地”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高温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也会带来精神上的痛苦;这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也难免会增添安全风险。对于企业而言,“5天带薪高温假”既让带薪年假制度得到落实,也提升了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5天带薪高温假”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互利共赢,看似损失了几天的产能,实际上却可能提升工作效能。
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较量不仅是经济资本的竞赛,也包含文化资本的比拼。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将其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指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习惯、态度、细节、教育素质、文化品位,也成为一种竞争力。同一个行业的不同企业,有的“得天下英才而用之”,有的却“树倒猢狲散”,文化资本的作用不容小觑。
劳动者并非没有情绪、没有情感的工具,他们也不是永远不知道疲倦的机器人。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一些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往往不断捆绑与鞭策劳动者,却忽略、漠视了他们正当的利益诉求。一项做到了“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的放假安排,自然会得到他们的认同;员工们用欢呼雀跃,来表达他们对“5天带薪高温假”的喜爱。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5天带薪高温假”很容易引发其他人的嫉妒羡慕恨——比较差异下的心理落差和相对剥夺感,让一些人产生了情绪问题。一方面,需要更多企业仿效“5天带薪高温假”,更好地将劳动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劳动者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变成更加强大的自己。与其“临渊羡鱼”,还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出众;与其对“别人家的公司”嫉妒羡慕恨,还不如让自己有机会进入好公司。
对待员工的态度,测量着一个企业文化资本的厚度。一个懂得关心员工疾苦、愿意成全员工的企业,自然也会受到员工的青睐。说到底,在理性选择深入人心的今天,“员工去哪儿”也会进行比较与权衡。
杨朝清
相关推荐:
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有待进一步规范
时政热点:对电商经营者征税能否设置“起征点”
时政热点:旅游进入品质时代,业界痼疾要根除
时政热点:“中国版泰坦”神话的破灭无损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