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有一家“垃圾兑换银行”,不少村民送来塑料袋、废电池等垃圾,工作人员查看登记后,随后放进绿色分类垃圾箱,并折算成积分登记到村民的“垃圾兑换银行”存折上,再按积分为他们兑换肥皂、纸巾、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积分最高者还可获得电风扇、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奖励。(9月18日中国日报网)
据了解,江西上饶、赣州、吉安、抚州等地农村,相继设立了“垃圾兑换银行”,统一标示为上部3个叠放方形,标准循环再利用标识,普遍采用会员制,用垃圾兑换日用品。“垃圾兑换银行”定期将不可回收垃圾集中处理,可回收垃圾则卖给废品收购站。
在农村设立“垃圾兑换银行”,其重要性不可小觑。通过采取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的激励措施,可以引导村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进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逐步克服乱扔乱倒垃圾的积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开设“垃圾兑换银行”,也会直接改善环境。例如,在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区,一袋分类垃圾可换取景区吉祥物,游客还可以把旅游时捡的垃圾带来“存放”,“银行”则以付“利息”方式奖励。“垃圾兑换银行”开办以来,该景区随处乱丢的垃圾减少了三分之一。
开设“垃圾兑换银行”,还节省人力财力。节约人力省下的钱可用来购买礼品实施奖励,进而形成有利于环保的良性循环。通过建立回收分类垃圾高科技体系,向居民“购买”垃圾,再与商家合作“变废为宝”获得利润,运行得好的话,可大大减轻财政负担。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垃圾一直是困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大难题,江西农村各地尝试设立的“垃圾兑换银行”,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创新性尝试,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文/侯文学
相关推荐: